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博鳌观察:减碳,从一杯“咖啡”开始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4-23 16:33:07

新华社海南博鳌4月22日电(记者柳昌林、陈凯姿)“来一杯‘零碳咖啡’”,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的“流行语”。

柜台前排起长龙,咖啡师两手并用,取豆、磨豆、冲调、拉花,一气呵成。接过咖啡的嘉宾不忘问一句:“为什么叫‘零碳咖啡’?”

“不用农药化肥、不用农用机械,用人工挑豆、用光伏电烘焙,封装材料全部可以生物降解……”现场负责人李畅健解答,“这种咖啡的全生产过程都有‘碳足迹’跟踪,碳排放为零才能推向市场。”

一杯“零碳咖啡”,开启“思想盛宴”;一杯“零碳咖啡”,见证“绿色办会”。

从“无纸化”参会,到会场的节能、节水设备;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到全生物降解材料;从垃圾分类到降碳指标可视化统计……多种绿色元素叠加,让参会人员仿佛置身“环保大世界”。

本届年会举办前,通过完成100万千瓦时的“绿电”交易,博鳌亚洲论坛全部场馆首次实现100%环保电能保障。

海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博鳌亚洲论坛更加聚焦亚洲和全球的绿色发展。作为论坛举办地,海南大力推行“绿色办会”理念。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地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国际社会应对却明显碎片化。

与会嘉宾表示,当探讨疫后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时,不要忘记气候变化危机。

如何填补气候变化治理赤字?绿色低碳发展有多大潜力?……“绿色发展”成为本届年会的热门议题,来自企业、政府、智库、金融等领域的人士,共话绿色发展之路,向世界发出“博鳌声音”。

碳中和、绿色氢能、能源融合发展……年会数十场会议活动中,“绿色议题”约占四分之一。记者发现,这些分论坛座无虚席,嘉宾讨论热烈。“需提前半个小时才能抢到位置。”不少媒体记者说。

穿过万物共生的雨林长廊,来一场神奇的雨林之旅。循环播放的音响里,长臂猿高亢鸣叫;雨林世界中,各色热带植物争奇斗艳;“船型屋”前,黎族“织女”现织黎锦……

年会邂逅热带雨林,是一种怎样的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宝库”和“碳库”。年会期间,一座“微缩版”的雨林公园,被搬进论坛会场。与会嘉宾如身临其境,感受绿色发展之美。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目标。推进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说,疫情带来了冲击,也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经历了这场疫情,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识到实现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年会期间,《博鳌亚洲论坛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2年度报告——绿色转型亚洲在行动》发布,对亚洲绿色转型提出了建立绿色增长模式、形成全面的绿色治理等九大行动建议。

李保东说,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风险,塑造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全球广泛参与、共同行动。

与会嘉宾对我国“双碳”行动给予高度评价。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博鳌论坛年会减碳,从一杯“咖啡”开始。作为普通人,如何参与减碳行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在年会分论坛上说,节省一度电、节约一滴水、绿色出行……节约能源就是最好的减碳。

相关推荐
专访|中国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访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经济目标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合作重点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谈及“十五五”规划,季托夫预期,中国将继续沿着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前进。

跨越山海绿为桥 中拉携手筑未来——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结业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

聚焦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5中国—东盟市长论坛在桂林举办

近日,2025中国—东盟市长论坛在广西桂林市举办。本届论坛以“共建美好家园 同筑中国—东盟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共同关心的城市更新、新城新区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且富有成果的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