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俄媒:中国全面加强基建力促双循环

来源:俄罗斯自由媒体网 责任编辑:赵娜 2022-05-07 11:53:02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5月4日发表题为《中国的新交通网络:基建项目成为国家蒸蒸日上发展的基石》的文章称,北京决定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家领导人上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本次会议提及了上述内容。

根据本次会议的内容,中国将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并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会议还指出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

众所周知,中国的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4万公里,位列全球第一;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6万公里,也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总量超过了8000公里。中国还在努力打造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交通网。

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它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也是全球第一。

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成为国家蒸蒸日上发展的基石,也成为海量资金的蓄水池,它们被用于发展本国经济而非流向海外。基建还刺激了内需,扩大了国内市场。

此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已明确指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这意味着什么?在新的全球局势下,北京的计划表明它打算更加专注于国内发展,在遭遇外部限制、时局动荡的背景下,为经济发展进一步注入动力。不出所料,西方将此举解读为中国经济遭遇困难的证明。路透社称,由于防疫措施冲击消费支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滑状态、出口似乎会更加疲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临增速急剧放缓的危机。但这不过是西方分析家“将意愿当作现实”企图的重现。

近年来,中国已对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不少投资,如今,北京决定加大对国内发展的投入,而基础设施无疑是重中之重。

相关推荐
特稿|同舟共济山海间——共建“一带一路”绘就国际合作新图景

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10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在一个个“尽精微”的项目中取得实打实的合作成果,将“致广大”的宏伟愿景变成生动现实。

新华时评丨基建合作,打通非洲发展新脉络——真实亲诚的中非合作系列评论之一

今年以来,中国和非洲在基建领域合作又是收获满满。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全部机组实现发电并网目标、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红线项目一期通车、肯尼亚斯瓦克大坝主体建设完工……中非基建合作成果遍布非洲这片充满希望的大陆,提升了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水平,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推动非洲工业化、现代化和一体化进程,为非洲发展打通新脉络。

奏响萨瓦河畔的“未来进行曲”——中国电建助力塞尔维亚“迈向未来”

中国电建自2012年进入塞尔维亚市场以来,在塞实施项目累计达26个,合同额近40亿美元,已成为推动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绿色转型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