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美媒:中国仍是全球通胀“局外人”

来源:美国《华尔街日报》网 责任编辑:赵娜 2022-05-10 15:18:34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5月8日发表题为《中国仍然是全球通胀急剧上升的局外人》的文章称,在全球通胀飙升的情况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抵制住了通胀。中国3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仅上涨1.5%,而2021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9%。

相比之下,美国3月份的年通胀率为8.5%,是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欧元区,4月份的年通胀率达到创纪录的7.5%。世界银行说,2021年,109个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约71%的国家通胀率达到5%或更高,是2020年底的两倍。

尽管本周公布的最新数据预计会显示中国的通胀率略有上升,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数字不会超过政府设定的2022年通胀率3%左右的全年目标。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作为美国通胀重要来源的消费需求目前在中国极其疲软。这也是因为中国采取了包括价格管制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动在内的激进策略,以防止输入型通胀流向消费者。  

中国仍然需要应对输入型通胀,因为它从国外购买大量石油、天然气和谷物,而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等因素对供应造成的冲击,这些商品的价格出现了飙升。  

去年10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出厂价格通胀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制造商为进口原材料所支付的价格)同比上涨13.5%,创下近26年来的新高,不过3月份该指数又回落至8.3%。不过,中国保持了巨大的战略性商品储备以遏制价格压力。

去年11月,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一名官员说,中国的小麦库存目前可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说,去年底,中国的大米储备足以满足103%的年需求量。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经济学家伊莎贝拉·韦伯说,中国还可以让国有企业和国家储备体系充当缓冲器来吸收必需品更高的进口价格,从而不会马上把它们转嫁给消费者。

“中国政府格外关注价格的稳定,”韦伯说,“他们对于基本价格的重要性有着非常强烈的意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德·鲍恩说,中国还利用贸易政策来控制物价。

相关推荐
稳中求进每月看丨奋楫扬帆风正劲——7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7月,下半年经济运行开局的关键时段。夏日经济激活暑期消费新活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加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行至年中,各地凝聚力量,主动作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华时评丨大门敞开,共享市场新机遇——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开放性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在保护主义阴云密布、全球复苏步履蹒跚之际,中国以坚定的开放姿态,实现了经济的稳健增长。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底盘稳、韧劲足,也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新华时评丨稳中向好,为全球注入信心——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稳定性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频发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确定性”已成为稀缺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为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注入宝贵的信心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