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实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是根本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5-31 20:32:46

新华丝路合肥5月31日电(孙远)5月27日,国轩高科第十一届科技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以《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科技——浅谈可再生能源和氢能》为题作主旨报告,支招碳中和实现路径,详解二氧化碳转化利用。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包信和认为,碳中和目标实现,需要经济社会达到一定的条件和水平,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地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要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

关于实现碳中和与能源革命的必然途径,包信和明确提出,化石能源是基础,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氢能技术是关键,负碳技术(如CCS /CCUS等)是未来。

据了解,作为物理化学家、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和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HonFRSC)的包信和,长期从事新型催化材料和能源清洁高效转化过程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纳米限域催化概念。其携团队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催化剂,为碳基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在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专业领域研究,包信和着重论述了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和储能问题。他认为,太阳能是未来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重点,具有成为未来重要能源的特征和潜力。太阳能电池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侧重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量子点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其中,高效/低成本的硅基叠层电池技术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包信和提出,太阳能发电必须与储能系统配套。其中,氢作为大规模储能载体,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制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有能源,一个方法是太阳能光电水制氢技术,但效率相对较低;第二个做法是高温热解,但是能耗较高;再就是电化学制氢技术,这是综合来看最可行的方法,关键是如何提升电解效率。中国科大目前正在推进这方面的研究。

“国轩的科技大会已经举办到第十一届了,这种坚持的精神让我们非常敬佩。”在当日的主旨报告过程中,包信和对国轩高科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科技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同时对国轩高科关于电池的技术选择表示了赞同,“一是提高容量,提高性能;二是安全性,最重要的是降低每度电储能所花费的成本。”在谈及中科大与国轩高科的密切合作时,他透露,“国轩有100多人与中科大相关。”

相关推荐
贝尔金实现范围一和二碳中和 推进消费电子行业环保进程

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品牌贝尔金(Belkin)近日发布《2024年度影响力报告》,宣布公司已在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中实现碳中和,标志着其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又一里程碑,也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坚定承诺。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实现碳中和目标势在必行,全球需加速构建三大关键合作机制

贺克斌院士指出,近年来,碳排放量的不断攀升使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严峻挑战。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主要经济体的碳排放量持续增加,海运、空运等行业也逐渐成为重要碳排放源。碳排放不仅引发了全球气候灾害,也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可持续发展蓝皮书在巴库气候大会中国角发布

19日下午,《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4)》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迈向碳中和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新实践”主题边会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