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今年小麦预计产量350亿斤 有望实现“十九连丰”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06-08 15:00:02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7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安徽夏收工作基本结束,4280万亩小麦预计产量350亿斤(1斤为500克),较上年增加约10亿斤,单产、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实现小麦生产“十九连丰”。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是中国粮食主产省和粮食调出省份之一,粮食种植面积、产量稳居中国前列。

卢仕仁介绍,安徽一直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今年以来,安徽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主攻亩均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有力提升了粮食生产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在科技强农方面,安徽派驻1万多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小麦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同时,实现“按图索麦”,落实优质专用小麦近317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4.3%,较上年提高12%,有望带动农民增收超30亿元人民币。针对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态势,安徽投入超8亿元人民币。

在机械强农方面,为提高小麦产量,确保颗粒归仓,安徽加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复式高性能智能化大型农机作用,重点关注“耕种管收烘”环节作业质量。

其中,安徽先后投入20余万台大中型拖拉机开展深松深翻整地,30多万台复式精量播种机开展机播,投入3万余台无人机和高性能植保机开展统防统治,组织近20万台大型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有序抢收,机收率稳定在99%左右。目前,该省已准备1.6万台烘干机,根据需要随时开展烘干作业。

卢仕仁说,安徽今年小麦机收损失率在2%以下,挽回小麦收获损失超3亿斤。今年4280万亩小麦较正常年份提前2天抢收入库。

相关推荐
一“专”多能,人形机器人开启未来生活无限可能

从工业制造到生活服务,每一款机器人都凝聚着智慧与匠心。曾经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钢铁伙伴”,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现实生活,它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变革,更是生活方式的重塑。

安徽省5个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对90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安徽省黄里笆斗杏、合肥龙虾、广德黄金芽、沙沟西瓜、六郎河蟹等5个产品上榜。

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多项排名位居中部地区首位

4月17日下午,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多项排名位居中部地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