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以下简称“三调”工作)以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三调”工作者走村入巷,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用脚步丈量着埇桥大地。一项项数据、一张张图表、一份份举证材料……400余名调查人员,数万名群众实地向导,248291个图斑,100余万张举证图片,宿州市埇桥区上下“一盘棋”克服重重困难,查清了全区每一个地块的自然资源利用现状,为埇桥区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坚守真实精准目标
埇桥区国土总面积2907余平方千米,南北绵延百余公里,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涵盖了耕地、林地、湿地、草地等各种自然资源。
三调”工作是一项点多、线长、面广的系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区国土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对埇桥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查数据真实准确是“三调”的生命线,也是埇桥区自始至终严格的核心要求。 如何有条不紊地把调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是埇桥区“三调”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题。
埇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调”工作,做到年初有方案、实施有措施、定期有检查,有力推进了“三调”工作顺利开展。该区成立以分管区长任组长,国土、财政等1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编制印发《埇桥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对全区“三调”工作的工作目标、责任分工、组织实施和时限要求等方面进行细化,确保各项调查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埇桥区通过政府公开招标,委托中标单位中勘天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对全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及用途情况开展调查;委托中标单位江苏意图科技有限公司对农民集体所有权开展调查定界,为建立更新区级国土调查数据库和相关数据库打下基础,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更新机制等,确保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
在开展“三调”工作中,埇桥区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减少了人为干预,“三调”工作全面采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历时3年,全区248291个图斑顺利完成,100余万张举证图片,全面查清了全区国土利用状况。
跋山涉水勇挑重担
“三调”工作,涉及外业、内业,也涉及各类数据的整合建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诚合作,才能有效精准对接。为此, 埇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懂调查、会调查、能调查的人员投入到“三调”工作中来,做到调查人员素质、数量双过关同时, 根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埇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积极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学习三调技术规范、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技术知识,明确三调工作流程,做到持证上岗,大幅提升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确保将“三调”工作打造成优质工程。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埇桥区三调办制定了多项质量管控措施,全区400余名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方案》等相关标准,通过“内外业联合”的“过程督导检查”和“成果集中审查”方式,全方位、全覆盖对全区248291个图斑进行了多次查错纠偏和跟踪复查,保证了“三调”成果按期保质提交。
在实地调查作业中,埇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取“1+1+1”的作业方式。外业举证的图斑,调查人员带着移动设备联合村委会成员和作业单位成员按照每个图斑多角度拍照,确保所有图斑不丢失;在调查完成后,打印纸质图纸发到各乡镇国土所现进行现场对接,对初步成果进行核实;乡镇对成果确认后,埇桥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牵头到各乡镇利用电子投影的方式,由乡镇组织熟悉村内地形地貌的村干部逐村逐图斑核实,对成果再一次检核,如有异议作业单位人员再进行实地补充调查。
三调工作离不开野外核查,无论是走村入户,还是翻山越岭,哪里有调查举证的任务,哪里就有埇桥区三调人的身影,他们放弃周末和节假日“5+2”“白+黑”开展工作。
三调的外业工作紧张忙碌,内业核查也毫不轻松。“每天晚上是项目部最热闹的时候,大家都瞪大眼睛进行内业核查描绘定点、核实数据等,结束后还要相互交流工作进度和内容。” 埇桥区三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调查组组长王贵刚说,能够参与这项重大的国土调查,大家都觉得无比荣幸,工作中那种专注和齐心的氛围,让人难忘。(刘志峰 黄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