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天津设施农业成交规模达1.77亿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06-09 15:17:01

天津设施农业成交规模达1.77亿图为通过农交所平台完成流转的种植大棚 天津农交所供图

9日,记者从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获悉,2021年以来,天津完成设施农业相关交易241笔,交易总金额1.77亿元,交易类型包括种植大棚的出租和拆建、维修、提升改造等工程。其中流转种植大棚417个,流转合同总金额8387.93万元;与设施农业建设相关的招投标项目15个,中标总金额9269.99万元。另外,还有配套农业生产订单13笔,交易金额8164.65万元。

据天津农交所负责人张凯介绍,该所瞄准“天津市十四五期间新建100万亩设施农业任务指标”,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进场交易“应进必进”,并在国内率先构建“市—区—镇—村”四级联动的市场服务体系,实现交易流程标准化,保障交易公开、公正、公平、规范地进行。

天津设施农业成交规模达1.77亿图为通过农交所平台完成流转的节能日光温室 天津农交所供图

为更好地对设施农业项目进行推介,该所利用无人机和物联网设备,对重点项目的外部环境、内部温度、光照、土壤ec值等进行拍摄测量,在平台实现全景VR展示,使投资人足不出户就可全方位了解项目详细信息。

为解决设施农业项目流转后的产品销售问题,该所上线农业生产订单专区,延伸产业服务链条,为订单采购人和种植方提供信息发布和撮合对接服务,提前为采购人稳定货源、锁定成本,为种植方稳定销路、锁定利润。

为解决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该所建立农村金融专区,推出信用贷款、收益权质押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等金融产品,提高经营主体获取贷款产品信息的效率,解决市场参与主体的资金需求。

为解决设施农业项目流转后种植环节的技术问题,天津农交所与农科院合作,建立了农技专家服务专区,打造农技专家库,为种植方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种植中的技术难题,提高种植效率,让种植方无种植之忧。

相关推荐
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以金融开放服务外资外贸

2015年4月起,在拥有“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发展定位的天津,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落户并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激发开放活力

10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秉承“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理念,累计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21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

天津塘沽边检站精准护航中萨援建物资 "一带一路"再添友谊新地标

我国援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萨尔瓦多共和国建设项目的物资设备,近日在天津市大沽口港区10号码头顺利完成装船作业,搭乘“振希新宝瑞”轮,发往托波洛万波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