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宿州埇桥区: “三化”助推绿色循环农业发展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6-10 14:20:16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以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积极谋划、精心部署,通过政府引导、农户参与的方式,大力推广秸秆打捆,科学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让农户废弃的秸秆变为了“香饽饽”。

在永镇镇瓦坊村的一片麦田里,农机手正在熟练地操作着搂草机、打捆机,把散落田间的秸秆归拢、捡拾、压实,打捆成一个个圆柱形的秸秆捆,整齐地摆放在田间,等待装车统一运送至秸秆储存处。

“我们公司今年准备了打捆机20余台,运输车30余辆。目前在瓦坊村7000余亩的秸秆打捆离田工作已基本结束,预计整个午季下来,在全镇收储面积将达到2万亩左右。”宿州市军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军高兴地说,他们把秸秆打捆收储后,一部分会直接送到周边的发电厂,作为清洁能源使用,还有一部分将经过初步加工后作为养牛场的饲料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还田率,还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真正做到了把秸秆“变废为宝”。

今年午收以来,瓦坊村积极响应“两强一增”政策,通过引进社会化服务组织,采取“割、捆、运”一体化的模式,大推进秸秆打捆离田作业,不仅从源头上杜绝了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还帮助农户彻底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为下一步播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瓦坊村党总支书记韩华介绍,现在镇里在各村实行免费秸秆打捆回收工作,大量收购小麦秸秆,一方面节约了农户处理秸秆的时间,可以让农户及时、有序开展夏种作业,另一方面还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保护了环境,促进了乡村振兴,一举多得,是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好路子。

目前,永镇镇7万余亩小麦已经全部颗粒归仓,秸秆离田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在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同时,永镇镇还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相关措施,对各个秸秆收储点实行村干部包保制度,分别成立了村民巡逻队和应急救火队24小时不定时巡逻,有效形成了全民参与秆禁烧良好局面。

“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可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万元左右,真是既环保又增效。”永镇镇人大主席郑计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不断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完善秸秆运储体系和扶持政策,进一步搭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体系,把秸秆“秸”尽其用,真正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胜利”。(刘成龙)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访企寻发展良策 入村谋振兴新篇

2025年3月以来,安徽宿州市埇桥区深入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扎实开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行动,深入一线找问题想对策,广泛了解社情民意,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惠企利民之效。

安徽宿徐现代产业园:精耕营商环境沃土 厚植企业发展根基

今年以来,安徽宿徐现代产业园以精准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用务实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擦亮“办事高效、服务优质”的园区名片。

安徽宿州埇桥区:“土、特、产”里谋振兴 驻村帮扶谱新篇

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