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蚌埠:科技加持夏粮丰收“闯三关”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6-13 09:13:54

6月7日,一场及时雨过后,大河湾地区,紧张的夏种忙活开来。“今年夏粮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加上粮食价格高位运行,增产增效明显。”安徽省怀远县丰顺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年峰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小麦生产闯过了抗秋旱、促弱苗、防病虫、抢夏收等多个关口,终于迎来了夏粮丰收时刻。”该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赵天聪高兴地说,丰收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加持。良种、良法和良机为夏粮定下了丰收的“基本调”。

第一关:选种播种关  一粒种子成为稳粮保供关键

“啥叫好种子?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要把这些综合在一起。选对了种子,收成就有把握。”安徽省金海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林海有自己的心得。

5月下旬,已经进入收获期的禹会区马城镇南湖村安徽省金海种业有限公司基地里一片繁忙,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麦田里撕开了一道口子。

从秋种到夏收,历时七个多月,终于迎来了庄稼人最幸福的时刻。胡林海站在地头,望着沉甸甸的麦穗,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我们基地主推‘中麦578’这个品种,无论是产量还是市场表现都很好,这堆小麦全是我们加价从大河湾大户收上来的,每斤加价1毛还不愁卖。”

“麦收三件宝:穗多、粒多、籽粒饱,粮食产量的提高,60%-80%源于良种的贡献。”已经和种子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胡林海深知良种的重要性。

除了稳产外,一粒种子还和小麦品质、价格紧紧相连。“‘中麦578’正是我们优质专用麦生产中主推的一个强筋品种。”赵天聪说道,这几年,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是蚌埠市小麦生产的突出亮点,通过绘制小麦地图,面向加工方的需要安排优质专用品种,并将单品种规模种植小麦单元制成电子地图,探索小麦“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产销加工一体化模式,提高全市小麦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去年秋种期间,蚌埠市将小麦生产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以推进优质专用小麦整建制规模种植为重点,抓好优质专用小麦任务的落实。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播种总面积的72.4%,实行整建制推进乡镇9个,建设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示范区33个,订单生产占小麦播种总面积的49.1%,落实小麦良种繁育面积10.74万亩。

夏收时节,粮食主产区在种子的投入上注重精准、有效,选用高产、稳产、抗灾性强的小麦品种,已经成为麦田高产的“黑科技”之一。

第二关:病虫防治关   一套方法再促小麦成大穗

众所周知,粮食的丰收,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土壤的肥力、病虫害的防治,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在蚌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黄雨看来,今年影响夏粮生产的自然灾害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小麦旱情风险。二是小麦赤霉病高发风险。

面对旱情,各地通过行政推动、技术指导、发动群众、调度水源等多种措施,全面开展抗旱保苗,全市灌溉补墒188万亩次,浇灌后的麦田根系较好,可有效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今年初,该市应急、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齐心协力,通过人工增雨,全市普遍降水,旱情完全解除。

开春后,农业农村部门抓指导服务落实技术到田,重点加强对种粮大户、示范基地等规模经营大户大片的指导服务,农技人员包村包片、联系社场。秋种以来,各地把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作为重要任务,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统筹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工作,实行“科技特派员+”行动,实施网格化管理,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应急防治,打响了“抗旱保苗”和“虫口夺粮”两场攻坚战。同时,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各地积极运用云上智农平台等方式,开展小麦春季田管、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化肥减量增效等线上技术培训,累计点击量超过13万次。“事实证明,春季小麦病虫草害做到应防尽防,各项田管技术落实到位,促进苗情转化升级。”赵天聪说。

第三关:小麦收获关 新型农机站好最后“一班岗”

从5月28日正式开镰到6月4日大头落地,仅仅7天时间,蚌埠市夏收工作顺利在雨前收尾、大头落地。来自该市农业农村局农情调度显示,截至6月4日16时,全市已完成小麦收割面积426.2万亩,占实际种植面积97.09%。

收获时节,农机是田野里的主力军。如今,在农村劳动力减量化的趋势下,用“机器换人”能解决“谁来种田”的难题,飞防无人机、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机生产的融合,农机变得越来越智慧,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来自蚌埠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数字显示,当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6%。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描摹着新的麦收图景。今年夏收工作中,全市投入各类农机具10万多台套,机收率稳定在98.5%以上。

“小麦成熟过度,农机手作业速度太快,都会造成机收环节的落粒损耗。通过这两年的机收减损比武,农机手意识到,机收减损还有不小提升空间。”蚌埠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负责人冯开瑞认为,从去年开始,该市在三县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比武活动,在考验农机手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将“收获减损”的观念深深植入每个人心中。

“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庄稼地越来越‘聪明’,意味着更多的农民‘偷懒’也能迎丰收。”站在麦地旁,蚌埠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深有感触地说,夏粮丰收是农业科技发挥“定盘星”作用的真实写照,从育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粮食稳产增产更有保障。

今年初,蚌埠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了《蚌埠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这将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该市“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根据方案,蚌埠市力争到2025年,农业亩均产出率达12109元/亩,年均增幅12%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4.8万元/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于全省前列。(杨露露)

相关推荐
范先群院士工作站落户蚌埠医科大学

3月16日上午,范先群院士工作站建站暨蚌埠医科大学Eye-X研究院建设合作协议签署,标志着安徽省首个医学类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蚌埠医科大学。

校地“牵手”成功 蚌埠医科大学“卫健联盟”正式启动

3月16日,蚌埠医科大学“卫健联盟”正式启动。以联合培养高等医学人才,服务安徽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目标,校地合作开启崭新探索模式。

安徽蚌埠:发力商业航天“蓝海” 打造产业发展新“地标”

蚌埠市抢抓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机遇,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