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打造产业集群,构建利益共同体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06-14 11:22:13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多个海外项目陆续完工,还有不少海外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中国企业稳健推进海外项目建设运营,这是打通并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方面。中国企业布局海外,也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化对外合作。

打造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继而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是中企海外项目的重要成果——

中国企业通过整合资源、组建联合体、投资并购等方式,在业务领域、产业链条、专业分工上实现优势互补。聚焦全球视角下的局部市场,与当地企业合作,拓展企业社会关系,提升品牌建设以及企业文化的属地化水平,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企业努力创造协同发展方式,形成合力。围绕自身产业特点,中国企业在海外新兴市场与当地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中国企业因地制宜选择当地市场急需的产品,通过整合供需提升效率,实现资源能力互补。

海外项目的建设过程,也是积极造福当地、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

改善当地医疗救治条件。不少海外工程项目地处偏远地区,当地缺乏必要的医疗机构和技术。中国企业设立项目医院并常年向当地村民开放,提供先进的诊疗设备和优质亲切的医疗服务,却仅收取最基本的医药费用,以实际行动赢得当地居民欢迎。

改善当地基础民生条件。有的海外项目所在地缺少清洁水源,夜晚靠油灯照明。伴随项目的建设投产,中国企业购买运水车,将过滤后的卫生饮用水送到当地居民家中,并为居民拉上电线,不间断输送电力,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改善当地交通运输环境。为基础设施薄弱、长期面临出行难题的国家和地区修路架桥,中国企业通过积极推进海外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出行难题,进而活跃了商贸往来,直接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企业一贯重视属地化经营策略,提升本地化管理水平,打造利益共同体——

改善当地就业状况。中国企业海外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例如,坦桑尼亚新赛兰登桥项目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50个;孟加拉国最大电站——帕亚拉2×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电站为当地提供了约7000个就业岗位。同时,随着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当地的配套设施水平等发生了良性变化,在项目当地采购生产生活物资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就业状况。

为当地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和晋升通道。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海外项目定期组织举行有当地骨干参加的联席会议和生产经营管理例会,让当地管理人员参与到管理中,有机会充分了解项目经营情况、生产进度和技术细节,提供表达对薪酬福利、休假制度等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建立培训机制和平台。中国企业海外项目进行属地化运营,大量雇佣当地员工,进行专项培训,帮助当地员工提升技能水平。中企有计划地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外方员工骨干到管理岗位上。对业务提升快,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开展评优争先等,大大激发了员工的进取心、荣誉感。可以说,当地员工对中企海外项目的归属感越来越强。

(作者周丽莎为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

相关推荐
外交部:美国将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损害的是美国自身

针对白宫网站2月21日发布投资政策备忘录重点进一步限制与中国的双向投资,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美方发布的有关备忘录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列为外国对手,采取各种歧视性举措强化对华双向投资限制,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拓展“七大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将深入实施内蒙古“六个行动”及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锚定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429亿元、同比增长10%的目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重点打造现代能源、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集群”。

新华社经济随笔:新春出海“忙”里的信心与期待

人勤春来早。乙巳蛇年,节日氛围尚未散去,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企业家“新春出海首团”已开启赴哈萨克斯坦之行。记者随团采访,在依旧寒冷的哈萨克斯坦感受到两国经贸合作的融融暖意,更感受到各方对开放合作、共创未来的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