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度电”的绿色转型——海南探索低碳发展一线见闻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6-16 13:52:16

新华社海口6月16日电(记者柳昌林、王晖余、陈凯姿)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走进海南生态软件园,树林掩映之下,许多建筑都安装了“帽檐”。建筑师栾虎子解释,这种大角度遮阳体系设计,让部分区域不需要接入空调,“只为减少哪怕‘一度电’的消耗”。

这只是园区“低碳”设计的一角。以发展互联网产业为主、进驻企业上万家的海南生态软件园,去年营收超1000亿元。而根据换算,每万元产值碳排放仅两公斤。园区负责人杨淳至坦言:“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值。”

绿色低碳发展,从“一度电”开始。近年来,海南不断探索环保节能的发展模式,努力控制碳排放。

——提前规划布局,“减碳”成为新时尚。

建筑物顶部铺满光伏板、玻璃“晒太阳”就能发电……在海口市江东新区,一批高科技环保设施在施工现场陆续“上架”。

“我们要求企业入驻前签订碳排放协议,严格实行低碳发展。”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规划统筹部副部长巩玄远说,根据园区规划,“近零能耗”的绿色建筑,后续将一律通过清洁能源获得电能,满足日常基本用电需求。

从三亚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入选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名单,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评国家首批亚太经合组织低碳城镇优秀规划项目,“低碳试验”已在海南市县和重点园区陆续开展。

2021年,海南不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强度下降目标,还完成了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

——调整能源结构,建设“清洁能源岛”。

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之一。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当地淘汰的老橡胶树等生物质材料,被收集加工转化为工业用蒸汽,作为驱动力和热能输送到入驻企业。园区热力供应商洋浦新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这种“绿色”热力如今已成为园区内不少企业首选,解决了长期自建锅炉“耗能高、碳排放量大”等问题。

近年来,海南以建设“清洁能源岛”为契机,努力加快能源转型步伐:严禁新增煤电,安全发展核电,有序布局风电、气电、光伏电,一批清洁能源项目相继建成。海南电网公司还开辟了从岛外购买“生态电”的新路径,不断扩大省外清洁电力输入规模。

2021年,海南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7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发挥海洋优势,发掘蓝碳潜力。

5月31日,海南首单蓝碳生态产品成功交易。通过企业购买,海口市三江农场红树林修复项目近5年产生的3000余吨碳汇量正式“变现”。

蓝碳,是指由海洋生态系统吸收和存储二氧化碳而产生的“蓝色”碳汇。作为拥有丰富蓝碳资源的海洋大省,海南提出在海洋碳汇研究上开展攻关。

今年初,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继挂牌和获批设立。“现在国内外蓝碳领域研究不多,这两块‘招牌’将加速海南蓝碳项目开发标准和测算方法学的研究,进一步发掘蓝碳资源潜力。”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立成说。

记者走访发现,如今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各建设领域的共识,“减碳”也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20年至2021年,海南GDP两年平均增长7.3%,位居全国前列。

相关推荐
海南自贸港:加紧政策落地 冲刺封关运作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记者近期走访看到,海南各地、各行业持续加紧推进自贸港政策落地,全力冲刺全岛封关运作。

“风”“光”无限 中阿共绘“一带一路”绿色图景

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中国为世界提供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经验和设备在阿拉伯地区落地,帮助当地国家更好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

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精准惠企送春风 纾困解难助发展——2025年跨境金融服务“暖春行动”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始终坚持推进海南自贸港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海南自贸港跨境金融服务营商环境,于2025年3月至5月组织辖内分支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服务“暖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