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打造世界一流协同创新平台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6-20 09:16:59

位于安徽蚌埠市的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自今年2月挂牌以来,构建科技创新、协同创新、产业创新生态链,连接企业和高校,产业界和学术界,打通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据安徽省蚌埠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五项重大工程的首要工程,目标是突破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打通“技术产生—扩散—首次商业化—产业化”链条,建立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体制机制。2017年9月,蚌埠市启动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创建工作。

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刘晨  摄)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创新中心累计申请相关专利49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9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中文核心论文及以上6篇,其中SCI一区2篇;主持及参与制订标准11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完成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关键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项,实现了30微米全流程柔性玻璃的国产化替代,相关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聚焦打造一流玻璃新材料协同创新策源地为总体战略定位,明确以信息显示玻璃新材料、新能源玻璃新材料、节能安全玻璃新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玻璃新材料前沿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为主要任务,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玻璃新材料协同创新平台,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目前,以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为运行主体,以硅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基础,形成了“公司+联盟”的创新运行机制。

创新中心实行公司化运营模式。2019年10月,原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联合凯盛科技集团、蚌投集团、武汉理工大学设立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先后对接惠科股份、浙江大学、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行业龙头,增扩股东单位至11家,注册资本增至1.58亿元。公司作为创建主体,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实行公司化的运营机制。

创新中心探索市场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重点围绕信息显示玻璃、新能源玻璃、节能环保玻璃、特种玻璃等方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及行业公共服务等创新能力建设。以产业和市场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一方面通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及行业公共服务等创新能力建设,解决企业委托技术研发,提供技术咨询及检验检测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技术转化、产业孵化及股权投资,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健康发展。

创新中心以硅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依托,广泛吸纳行业骨干、重要用户、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参与,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成员单位覆盖“产学研用金”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包括惠科集团、江苏铁锚等领域排名前十企业6家,以及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光机所等玻璃新材料领域一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11月3日,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组建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为安徽省首批次组建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十四五”期间首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的玻璃新材料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蚌埠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汇聚创新资源,集聚高端人才,强化基础理论研究,着力攻克玻璃新材料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陈计洋    姚伟)

相关推荐
安徽蚌埠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精准发力促就业

2023年12月开始,蚌埠市人社部门创新方法、精准服务,深入开展服务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工的“春风行动”。

安徽蚌埠:创新运用开发EOD模式 打造淮河生态综合治理样板

近年来,蚌埠借鉴和运用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实施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靓淮河”工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实现经济效益、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增值,用绿色发展为淮河流域城市治理,树立了一个新样本。

安徽五蒙高速沱湖特大桥盖梁施工圆满结束

1月29日下午,五蒙高速施工现场再传捷报。随着沱湖特大桥51号左幅盖梁浇筑完成,标志着大桥顺利完成全部盖梁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