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海安张莫天村:“蚕海桑田”织就致富“新丝路”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2-07-11 17:11:08

“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走进江苏省海安市雅周镇张莫天村,连片的桑田披着新绿,连绵起伏。整齐划一的桑树、随风摇曳的桑叶,给村民带来了致富的“新希望”。近年来,张莫天村以党建引领为方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了“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蚕桑产业化运作模式,共同织就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丝路”。

张莫天蚕桑产业示范园

党建引领 蚕桑产业“回了神”

“村里的年轻人很多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带来了田地撂荒问题。长期以来,蚕桑是农户家庭养殖居多,规模小、不成气候,养殖又费心费力、困难重重,蚕桑养殖业也渐渐走向‘滑坡’。经一番调研论证,决定发展规模化蚕桑产业。”村党总支书记陈淼介绍道。

自2020年以来,张莫天村党总支将打造蚕桑产业园新模式作为“书记项目”,并作为年度党建重点工作来实施,由村党总支书记亲自抓全面,党员干部分组、分地块管理抓质量。村党总支主动融入蚕桑园基地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加速投标,召开党群议事会,拟定蚕业合作社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干部联系农户发动土地流转,党员带头组织桑苗栽种,邀请蚕桑养殖能手现场指导,聘用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到园区负责管理。

在党建“源动力”的强势注入下,蚕桑产业渐渐有了生气,当前,园区总面积为400亩,新栽种711品种桑60亩,桂桑优12号草本桑180亩,以经营组织化、装备智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产业特色化为目标,建成钢架轨道养蚕大棚35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860平方米,自动上蔟室1080平方米,蚕沙无害化处理池2座。2021年蚕饲养295张,产值达40万余元,今年春蚕产值已超过24万元。

蚕茧喜获丰收

村企齐心 技术挂好“升级档”

蚕桑园建立之初,如何运营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关。经村两委协商讨论,决定由党总支领办合作社,企业承包入驻,推动形成“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蚕桑产业化运作模式。村党总支书记发挥人脉优势,动员海安宏新制丝有限公司创业赋能村经济发展。作为村里“土生土长”的企业,公司积极应允邀请,承担起了“养蚕人”职责。

自园区建立以来,宏新制丝有限公司配合引进、集成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设备和工艺,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监控、草本桑枝收割机、桑园管理多功能打草机、自动上簇、轨道式喂叶装置、水帘式空调、木制方格簇及高效采茧器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以蚕桑文化为依托,园区引进果桑和观赏桑种植,拓展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将产业文化与乡间旅游有机结合,积极打造一主多辅、一体多元的蚕桑示范产业园。

“政府建好厂房,公司‘拎包入驻’,政策利好我们也舒心,我就踏踏实实引进技术搞生产,既然当了这个‘养蚕人’,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再苦也要走出一条路!”海安宏新制丝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建国表示。

桑蚕园自动上簇机

农户增收 生活萌生“新希望”

为促进蚕桑产业惠及更多村民,张莫天村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向周边有意愿种养蚕桑的农户提供无偿技术指导等支持,让蚕农都能成为“土专家”,享受合作社发展的红利。目前全村已有160余户村民种植桑树近26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超过4000元。“以前个人养蚕难,出个问题也没人指点,现在村里带着干,信心更足了!”蚕农夏裕如踌躇满志地说道。

蚕桑示范园基地充分发挥保障弱势群体生活的作用,面向低收入群众提供桑园除草、打药和喂蚕等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的就业。“采桑喂蚕是件辛苦事,不管天气好坏都要采,有时候下大雨眼睛都睁不开。但村里找到我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答应了,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有活干有钱挣,日子就有了盼头嘛!”张某对自己的工作很是满意。

通过搭建“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蚕桑产业化运作新模式,张莫天村将持续推动桑蚕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逐渐铺开“一粒茧”“一根丝”“一片桑”的产业发展面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以小小蚕丝联起千家,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田园旅游新业态发展的新蓝图。(李姝 周涛)

村民在桑田间劳作

相关推荐
党建引领,激发集体经济增收动能

近日,走进宁乡市龙田镇七里山村,只见村民们脸上都露着幸福的笑容,有些村民三五人围坐在一起,笑说着家长里短,在冬日暖阳下,显得格外惬意。

安徽泗县大庄镇:“小莴笋”点燃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泗县大庄镇曙光村创新以莴笋种植无缝衔接金丝绞瓜,真正做到让“闲置田”变“增收田”,大大提高了土地亩均效益。

安徽泗县大路口镇:村级供销合作社开业 集体经济惠民生

据悉,泗县大路口镇龙沟村供销合作社总投资150万元,经营面积1500平方米,采取“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社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