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海南:新增市场主体和利用外资规模跑出自贸港速度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07-12 16:17:33

“营商环境实实在在的优化,使新增市场主体和利用外资规模跑出了自贸港速度。”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沈丹阳11日在中共海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海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

他介绍说,海南全省2012年底注册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42万户左右,截至2022年6月底已经增长到198万户。根据市场监管局的统计,海南新增市场主体增速已经连续28个月保持全国第一,说明岛内外企业对投资海南自由贸易港热情高涨。

另外,2018年至2020年,海南全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2.7亿美元,超过了海南建省前30年实际使用外资总量(96亿美元)的一半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利用外资仍然保持高速增长,1-5月同比增长超过80%。

沈丹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省通过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率先探索实施“多规合一”、极简审批等措施,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特别是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贯穿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全过程,努力使营商环境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突出优势。

他说,海南专门成立了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建立了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形成了高位推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措施,近几年营商环境明显优化。

——政府办事效率更高。海南持续深化“极简审批”,在全省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改革,努力做到“一个大厅办事、一个部门审批、一枚印章出件”,在全国率先探索“承诺即入制”和“准入即准营”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开办企业“全省一网通办”等措施,这些措施都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比如,现在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的网办率已经超过90%,所保留审批事项的审批流程和时限压减约70%,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已经比两年前压缩了50%左右。

——要素供给速度更快。为解决“项目等土地”问题,海南建立了“机器管规划”和“土地超市”等制度,最近上线了“土地超市”平台,首批上线土地共168宗、面积达到7000亩。原来是“项目等土地”,现在倒过来是“土地等项目”。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海南推动相关机构建立了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推出了“琼科贷”“海知贷”“雏鹰保”等一系列很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使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贷款更简便、更快捷,成本更低、实惠更多。

——法治保障能力更强。海南大力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出台海南自贸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及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知识产权保护等一批法规。设立了两个涉外民商事法庭,在海口和三亚分别建立了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海南还建立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试行包容审慎的监管机制。这些法治保障措施有力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相关推荐
海南自贸港:加紧政策落地 冲刺封关运作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记者近期走访看到,海南各地、各行业持续加紧推进自贸港政策落地,全力冲刺全岛封关运作。

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精准惠企送春风 纾困解难助发展——2025年跨境金融服务“暖春行动”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始终坚持推进海南自贸港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海南自贸港跨境金融服务营商环境,于2025年3月至5月组织辖内分支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服务“暖春行动”。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