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日报文章:中国稳步迈向世界科技强国

来源:《日本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赵娜 2022-08-18 09:22:12

《日本经济新闻》8月10日刊登题为《中国进行战略性投资》的文章,作者为多部田俊辅、福冈幸太郎、松添亮甫。全文摘编如下:中国正在巩固其科技大国地位。日本文部科学省研究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与科学技术论文数量和质量相关的三大指标方面,中国均是冠军。中国战略性地投入人力和资金,正朝着到2050年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稳步前进。

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在建设空间站等大型科技项目方面和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均取得独立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在推动脱碳的重要基础技术等方面也取得成果。

常年分析各国科技实力的铃鹿医科大学校长丰田长康预测说:“由于连续发表顶尖论文的研究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也将增加。”

中国之所以在科技领域取得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政府主导推进战略性投资和人才培养。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中国企业原本最重视增加销售额,在政策引导下,中国企业加强了研发能力。熟悉科技政策的东京大学教授合田圭介表示:“在开展速度竞争的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中国可以迅速决策,自上而下分配预算,其政治体制具有优势。”

集中资源的投资显著增加。2020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2.4万亿元人民币,过去十年内大幅增加。美国的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增幅大,正逐渐赶超。从研究人员数量来看,中国则已位居第一。

中国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在去年3月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中国提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和生物技术等。

十四五”期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将达到8%左右,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日本的存在感持续下降。在研发经费和研究人员数量方面,日本在美国和中国之后排名第三,但近年增长迟滞。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相关推荐
科技重塑生产链,新疆棉“丝路出海”

在智慧农业的精准赋能下,万亩棉田实现“荒漠变绿田”的奇迹;通过创新制造深度转化,棉花拓宽应用,延伸产业链;依托丝路物流高效链接,新疆棉花沿着共建“一带一路”销往全球——近日,记者跟随“沿着高速看新疆”采访团,领略了科技支撑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别样风景。

从脑科学到猕猴桃——中外联合实验室奏响“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交响曲

联合实验室作为中国对外科技合作创新的重要平台,旨在通过中外科学家的务实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特稿丨中国科技进步的世界注脚——从自然指数看中国“十四五”科研成就

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为世界科研的重要引擎。最新发布的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显示,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仍在迅速扩大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