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高校专利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8-25 17:00:58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王琳琳、宋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24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2年到2021年,高校专利授权量从6.9万项增加到30.8万项,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从2357项增长到15000多项,专利转让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高校专利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为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雷朝滋介绍教育部开展了多项改革探索。在提升成果质量方面,推行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过去,一项技术无论是否有必要申请专利保护,只要发明人提出申请,高校都会按既有程序协助开展申请工作,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是为了保护创新而申请的专利。推行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就是希望通过评估决定是否应该申请专利,从而保留高质量、有转化前景的专利。”雷朝滋说。

在加强政策激励方面,教育部调整了资助奖励政策。例如,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大幅减少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同时,鼓励发明人与高校共同承担专利费用,对于发明人承担专利费用的,可采取从成果转化收益中加倍返还的方式,加大激励力度。“这是希望强化发明人责任意识和内生动力,提升专利质量。”雷朝滋介绍,目前高校普遍加大了成果转化奖励力度,将奖励比例提高至70%,部分高校奖励比例达90%以上。

此外,教育部倡导高校通过普通许可而不是独占许可方式实施专利转化。雷朝滋表示,独占许可收取的许可费较高,对企业来说资金压力更大、风险更大、决策过程更为慎重。同时,成果由一家企业独自实施,可能受到企业自身管理、经营等因素影响,失败风险较高,一旦失败,科技成果有可能错过投放市场最佳时机。而普通许可既降低了企业实施成本,也减少了成果转化失败风险。

教育部鼓励以基本许可费加提成的许可费计算方式,替代一次性付清许可费用,消除企业因过高许可费而产生的顾虑,同时使高校科研人员长期获得成果转化带来的收益。

相关推荐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迈进——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突破

申长雨介绍,我国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覆盖84个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实现合作内容提质升级;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实现第一批清单产品互认互保。

陕西知识产权法治研究院揭牌成立

4月24日上午,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期间,陕西知识产权法治研究院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揭牌成立。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沈黎萍、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为研究院揭牌。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主任刘剑出席活动。

原创中国(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在昆揭牌

近日,原创中国(南亚东南亚)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在昆明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