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海南:以制度集成创新推进自贸港政策落实落细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9-14 15:45:44

新华社海口9月14日电(记者吴茂辉)近日,海口美兰机场停机坪上,一架崭新的波音777-200LRF型货运飞机吸引了众人目光。这架刚刚通关放行的飞机,是首架享受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的大型飞机,货值1亿美元,减免税款9589万元人民币,创下海南“零关税”政策单票产品享惠数额新高。

“‘零关税’政策大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我们对在海南发展充满信心。”进口该飞机的中州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飞机将被投入到国际货运业务中。

“零关税”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离不开含有效监管在内的具体制度支撑。海南通过动态清单管理、跨部门协调监管和风控、依托数据共享的“自动审核+一企一账”海关管理等集成创新做法,建立“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助力政策实现早期收获。截至目前,海关累计监管“零关税”进口货值约120亿元人民币,为企业减免税款超21亿元人民币。

深挖改革潜力,释放政策红利。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推出13批共123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等8项制度创新案例面向全国复制推广。2020年,海南围绕自贸港建设重点领域,提出在3年内完成60项制度集成创新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和基本完成任务55项,完成率92%。随着创新能级不断提升,自贸港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和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巨轮靠泊,岸桥伸缩,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忙碌有序。8月,尽管受到疫情影响,码头生产运营如常,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10万标箱,同比、环比均实现增长。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是自贸港运输自由便利化重要政策,为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海南围绕航运领域的法规制度创设、通行规则优化、作业流程精简和风险防控体系建立等方面开展制度集成创新,积极促进航运要素集聚。截至目前,入籍“中国洋浦港”的国际船舶已达33艘,海南国际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

创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必然要求。类案是指争议点和关键事实相似的一类案件。海南省委政法委、审判、检察、司法行政机关打破部门壁垒,创设省级司法机关统一类案裁判指引制度,在税收、生态、航运、破产、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出台10类类案裁判指引及191个典型案例。

“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司法效率,也提升了司法公正水平,更好指导法官执行统一的裁判尺度,规范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苏志辉说。今年5月,该院在审理一起涉企业字号不正当竞争侵权二审案件时,就运用了这一创新制度。

自贸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许多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问题与挑战,必须通过制度集成创新来解决。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改革和制度创新处处长许博说,当前海南自贸港已研提“临空产业发展”“保税加工转离岛免税销售”“降低通关口岸成本”“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联合监管”等创新课题,推动解决制约自贸港政策落地和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

“下一步,海南将围绕自贸港封关运作目标,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体系为保障,持续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落实落细。”许博说。

相关推荐
海南自贸港“蓝海”营商环境对话会常态化 政企共建一流营商环境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端任端平表示,营商环境建设厅将持续落实省委、省政府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要求,将营商环境作为决定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拿出硬措施、打好组合拳,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实质性解决,持续降低综合营商成本,提高营商收益,让企业在海南投资前景可期。

自贸港上的法治引擎: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海南样本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海南推行用地用林联合审批改革 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加速项目落地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林业局通过联合印发实施《关于全省推行用地用林联合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创新审批模式、打通部门壁垒,大幅提升用地用林审批效率,为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