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日媒:中国制造业主导地位仍在增强

来源:日本《日经亚洲》杂志网 责任编辑:翟淑睿 2022-09-19 14:26:33

参考消息网9月10日报道 日媒:中国制造业主导地位仍在增强 日本《日经亚洲》杂志网站9月9日刊登题为《中国在制造业上的主导地位正在增强而不是减弱》的文章,作者是威廉·布拉顿。全文摘编如下:

谈及中国的制造能力,言论和现实之间经常存在脱节现象。中国生产商正在失去相对竞争力等论点缺乏实质性证据加以支撑。

中国的出口仍然非常强劲。不仅如此,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生产商近年来的竞争力增强了,而非减弱。

例如,中国制成品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从数据上看,中国现在是比德国、美国和日本加起来还要重要的国际供应方。

此外,与供应链正在减少同中国的关联这一观点相反,中国制造商近年来巩固了在绝大多数行业中的优势地位。事实上,中国不断调整的贸易结构中尤其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它能够在低技术和高技术行业同时获得出口份额,其出口产品既有皮革制品、挂车,也有光学仪器。

这种增长并非表明工业基础面临压力,反而凸显了中国生产商的竞争力,这些生产商日益主导着东亚和东南亚的制造业格局。

这种竞争力是多重因素之间复杂且自我强化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的规模发挥的作用。这使得中国能够支持比邻国程度高得多的国内竞争、创新和专业化,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些是地区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这种规模效益随后通过积极的工业发展政策得到放大,而这种政策明显有着前所未有的范围和雄心。

因此,必须全面看待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尤其是基于任何特定行业的趋势得出结论将是极具误导性的,不管这种结论多么诱人。

例如,中国迅速上涨的工资水平引人关注。但是,如果认为这标志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丧失,那就错了。

相反,它反映了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以及向科技水平更高的领域更广泛的结构性转变。此外,利用全国平均工资水平来衡量也掩盖了中国劳动力的多样性。

这一点从下面这个不争的事实中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制造商在包括纺织品在内的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出口份额仍在增加。换句话说,它们的先天优势无比巨大,甚至压倒一切,以至于更高的劳动力成本本身不会对它们的竞争力产生实质性影响。

因此,尽管出现了很多人们常会提到的传闻,但没有真正的证据表明支撑中国竞争力的因素正在逆转。相反,亚洲的制造业将继续集中在中国,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地区经济体系核心的地位。

相关推荐
从积淀中走来:中国装备在全球产业链中展现硬实力

近日,2025年德国慕尼黑宝马展(bauma)举办,全球3500余家工程机械企业齐聚,共探行业未来趋势。本届展会聚焦气候中和、替代驱动、网络化施工、可持续建筑和采矿业挑战五大热点议题,展示出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五部门发文加强制造业招聘用工保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2月11日对外公布,提出加强制造业招聘用工保障。

“德国造”“重庆造”携手向未来

11月11日,以“中德合作·渝见未来”为主题的“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正式启动。为期两天的活动,德国驻华使馆、德国官方经济机构及各联邦州经济代表处和德国企业代表共201名德方嘉宾,与工信部、重庆市政府、重庆市经济信息委、重庆多个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中信集团及渝企代表等中方嘉宾展开全方位交流合作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