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鄂尔多斯之九:发展沙地枣园

来源:鄂尔多斯宣传部 责任编辑:仝玮 2017-09-07 16:23:22

近年来,乌审旗按照“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工作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产业兴村。林业部门在重点区域绿化、义务植树、村村绿化等规划树种选择上,以产业增收为前提,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种植以旱柳、柠条、杨柴、饲料桑为主的饲料原料林和以红枣、葡萄、山桃山杏为主的果蔬类经济林,扶持鼓励农牧民在房前屋后和自家庭院发展“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用生态造林的方式改造乡村,发展生态经济,逆向拉动了生态建设。乌审旗毛乌素枣业研究所致力于发展沙地枣园,实现枣业致富,建设生态文明。

乌审旗毛乌素枣业研究所位于乌审旗苏力德沙尔利格嘎查,于2014年5月30日经苏力德苏木人民政府和乌审旗民政局批准成立的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资金10万元,下设乌审旗顺发红枣种植合作社,注册资金300万元,研究所现有员工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人,大中专文化程度以上8人,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等高级职称6人,骨干是退休老干部、老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枣农,老专家和老枣农的紧密结合,形成一支既有坚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团队。

研究所主要任务是开展生态枣业技术研发与服务,并通过实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助推毛乌素沙地生态枣业健康快速发展;业务开展方式主要为通过开发建设枣品观赏园、优质丰产示范园、苗木培育基地、枣文化博览园,为地区枣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考察观摩、现场培训,光盘影像和印发技术资料等,开展广泛有效的枣业技术交流与服务。研究所的宗旨是“走合作路、启科技门、绘致富景”,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和枣业发展做贡献。

研究所建立基础是乌审旗顺发红枣种植合作社,经过进两年的打造,现已建成占地510的毛乌素红枣大观园1处,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56户农牧民和企业发展枣业种植5300亩,幼树成活率达90%以上,部分已开花结果,引进园丰枣、和田大枣、大王枣、七月鲜、早脆王、龙枣、磨盘枣、茶壶枣、葫芦枣、金昌一号等新品种22个,发展育苗基地200亩,在圃苗木达300万株,可出圃苗木达260万株。乌审旗顺发种植合作社2014年7月份被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评为“林沙产业示范单位”。

今后一个时期,乌审旗毛乌素枣业研究所将依托科技支撑,推进典型培育,强化示范带动,发展沙地枣园,实现枣业致富,建设生态文明。一是建设两座占地10亩试验田种植温室大棚,启动良种苗木培育、鲜食枣提前和延后成熟上市、枣艺盆景等科研项目。二是启动毛乌素沙地枣业培育基地建设项目。三是充分发挥现有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在鄂托克前旗、杭锦旗、磴口县、无定河镇等地建立沙地种枣示范点。四是启动搞红枣深加工建设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五是启动冷藏车间建设项目,延长鲜枣和干枣市场供应期,增加产值。六是精心打造“毛乌素”绿色无公害枣业品牌,强化农超、商超对接,培育销售网点,以质量赢消费、求发展,以品牌拓市场、促增收。

到2020年,努力建成10类枣品观赏园、50类枣品博览园、优质丰产示范园、盆景园和采摘园各一处,使之成为内蒙古发展沙区生态枣业的种质资源库、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人才培训中心,努力打造集研、训、产、加、贮、销“六位一体”的“蒙枣第一园”,出技术、出人才、出良种、出产业、出精品、出效益,引领全区枣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推荐
尽享“绿色生态福祉”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综述

在鄂尔多斯市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占总面积的48%,丘陵沟壑和干旱硬梁区占总面积的48%。鄂尔多斯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生态状况“先天不足”,更坚定了鄂尔多斯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和使命。生态建设是鄂尔多斯最大的基础建设,坚决守住生态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旅游风景区

黄河峡谷位于蒙晋陕黄河大峡谷准格尔段,此段峡谷独具特色,风光秀丽。峡谷内包子塔惊险奇雄,城坡古城雄关绝壁,万家寨水利枢纽宏伟雄壮。古老的石头寨包子塔,位于万家寨库区中心,四面临水,一线通陆,因其形似镶嵌在黄河边上的一只包子而得名。包子塔上巨石林立,山崖陡峭,山路蜿蜒于山脊之上,惊险奇雄。包子塔上有古代兵寨崔成寨,寨墙及寨门完整无损,古寨内的石屋极具风情,颇有一番意味。

鄂尔多斯杭锦旗系列之八:杭锦旗——水土相融,谱写绿色发展乐章

山川美了,百姓富了。通过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进一步激发了生态建设的内生动力,水土流失态势得到了有效地遏制,从而改变了农牧民看天吃饭的种养殖模式,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享受到了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