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9-27 13:55:24

水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今年以来,安徽省通过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扎实做好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持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水环境保护区域协作四个方面,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了积极成效。

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明确全省194个国控断面、207个省控断面水质目标和达标年限;开展国控断面水质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梳理国控断面水环境问题;强化国控水站汛期污染强度分析,以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为抓手,强化汛期水环境监管,扎实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做好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管理,完成2022年度约9.3亿元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分配,有力支持了37个项目建设。

扎实做好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制定安徽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行动方案。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推进巢湖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组织开展直接入巢湖排口排查,选定南淝河、杭埠河开展氮磷通量监测试点,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防控蓝藻水华;加强安徽引江济淮工程输水线路水质保障,组织编制治污规划,谋划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等10个大类328个工程项目。指导宿州市编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并申请纳入国家试点,推进缺水地区污水资源化利用;配合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协同编制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

持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印发《安徽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名录》,要求各市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零行动”,组织各市对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彻查清理,并对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抽查核查;配合省审计厅对蚌埠、安庆等10个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组织各市开展县级及以上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工作,目前,90%以上的县级水源地已完成建设任务。

强化水环境保护区域协作。以“十四五”国控断面为基础,修订完成《安徽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办法》,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6亿元资金,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激励地方切实加强国控断面水质改善。组织修订《沱湖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方案》,按月核算沱湖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结果。配合做好延续第三轮新安江生态补偿协议和新一轮滁河流域生态补偿协议签订;落实南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南四湖流域复新河、废黄河水环境治理。启动南四湖流域水污染排放标准制定。推进焦岗湖流域水环境共保联治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继续做好沱湖、洪泽湖流域汛期联防联控工作。会同河南省实地调研黑茨河跨界水体,会商解决黑茨河入境水质较差问题。

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省19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0.9%,达到年度考核目标,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好于目标0.5个百分点。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艳辉表示,总体上看,安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短板,下一步,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李晓康)

相关推荐
一“专”多能,人形机器人开启未来生活无限可能

从工业制造到生活服务,每一款机器人都凝聚着智慧与匠心。曾经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钢铁伙伴”,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现实生活,它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变革,更是生活方式的重塑。

安徽省5个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对90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安徽省黄里笆斗杏、合肥龙虾、广德黄金芽、沙沟西瓜、六郎河蟹等5个产品上榜。

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多项排名位居中部地区首位

4月17日下午,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多项排名位居中部地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