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三秋”时节,秋日艳阳下,近30台机械正在来往穿梭平整土地,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舞旗畈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连日来,裕安区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掀起了“抢秋收、抢施工、抢秋种”的热潮,区乡村干部积极协调、组织机械抢秋收,施工单位正抢抓有利时机,对项目区土地进行平整,配套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措施,有效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让粮田变“良田”,争取10月底前全部交田,不误秋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田增量。
今年初,裕安区及早谋划,围绕市政府提出的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新增耕地能够实现应增尽增、旱改水应改尽改、地类等级应提尽提的目标,通过内业比对套合、三维建模、外业核查等工作程序,对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初稿进行了优化,最大限度实现新增耕地、旱改水预期目标,增加“小田并大田”面积。该区在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工作上做到“六到位” ,建设管理实现规范高效推进。
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裕安区抓住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工作的机遇,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单位,实施单位确定包保人,强化包保责任,项目所在地党委政府分工明确、领导有力,村两委成员分片包保,并建立一支群众监督员队伍配合,落实“六位一体”质量安全管理控制机制,合力推进项目管理。
施工企业主体责任发挥到位
中标的施工单位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视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工程,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内控管理,抓进度、严质量、保安全,内业、外业两手抓,积极推进主体责任发挥。
属地管理群众参与“村为主”工作机制完善到位
项目初期,设计单位充分征求村两委和群众代表意见,科学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特别注重土地平整的工程布置。中标企业进场后,“村两委”成员和群众监督员包保至项目,对照施工图纸,结合施工现场出现的难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好协调配合,尽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处理施工中的出现新问题,赢得群众支持。
参建服务单位监督服务到位
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高、但量化指标少,过程控制难。在项目进场开工会上,设计、监理和检测等参建单位都进行了充分会前准备,对所承担的职能进行交底,并要求施工现场要用 “元道经纬相机”,对单项骨干工程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现场拍照留存,并发至项目管理群。总体要求设计单位服务常态化,检测单位重点检测不延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监理单位监督不留死角、不徇私情、不乱管理,按周召开监理例会,业主单位每月召开1—2次监理单位会议,了解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变更调整等情况。
相关业务单位配合推进到位
区农业农村部门与财政、审计、发改、乡村振兴、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等业务单位加强沟通,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部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了标后履约监管,促规范,共督查,抓落实;区民生办等部门通过宣传、暗访、通报等方式,共同推动工作;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抽人建立涉农项目在建工程安全生产检查组,一月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审计部门利用专项审计机会,对规范工作出具审计意见;粮食安全三级巡查,有效防止高标准农田 “非粮化”;各类新闻媒体参与报道,有效防止舆情,提高了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
实施单位主要责任落实到位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区农业农村局主管实施,为做好此项工作,区农业农村局印发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和《裕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手册》;下发了《裕安区关于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管理机构的通知》等监管文件;建立了完整的区项目工作群(六位一体人员),发布工作动态,将各项优良工程的照片在群内推广,问题工程加以督办,建立了全面的图像资料收集制度;建立了以“周推进”为主要形式的“一周一检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总结”工作制度,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发布阶段性工作重点提示,建立联合巡查和重点解剖制度,保证工程质量;统一规范了合同、施工日志、监理日志、群众监督员记录、巡查日志、工程台账和单项工程验收等文本;统一了单项工程增减口径、调整和结余补充设计原则;完善日常巡检督查机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
裕安区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径、好办法,不久前,裕安区“小田变大田”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省改革试点典型案例,为全省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提供了裕安经验和做法。裕安区农业综合开发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抓好2022年11个高标项目的工程管理工作,确保内、外业均符合要求,确保安全、质量无问题,全力协调落实土地平整区流转,落实秋种工作。(张世巧 李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