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创造发展机遇 不断释放合作共赢红利

来源:国是直通车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9-08 16:18:48

“一带一路”,又有新內涵了  

“一带一路”,让世界感受到“春意”。   

曾经,古丝绸之路作为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如今,融入了全新内涵的“一带一路”,正为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机遇,并不断释放合作共赢红利。  

贸易更加畅通   

“以前我们在‘一带一路’没什么业务,但这两年销售额明显增长。”经营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等业务的中国群升集团副总经理李志华告诉记者,一度受欧美“双反”影响而陷入寒冬的中国光伏行业,如今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南美、中东等市场感受到了“春意”。  

上述例子只是“一带一路”促进贸易畅通的缩影。自该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积极合作,共同消除贸易壁垒。  

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高达62517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中国对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6.2%,高于同期全国整体外贸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往主打低端产品,如今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的更多是高新技术和装备。例如,由中企承建的印尼雅万高铁瓦利尼隧道工程于7月正式开工,“高铁出海”进一步推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其仔表示,未来中国还应通过双方和多方合作共同创造培育新优势,大力推进高端产业发展,补齐各自短板,提升贸易水平和质量,培育新的贸易合作增长点。  

金融服务加码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丝路繁忙”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建立有效金融服务体系,提高资金流通便利程度,对“一带一路”发展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中国与相关国家金融合作不断升温。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金融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码,金融大动脉日趋通畅。   

谈及“一带一路”为中国金融业带来的机遇,中银国际CEO李彤分析称,一方面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相关建设还将加快沿线地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中国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与22个“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本币互换协议,并在7个国家建立了当地的人民币清算安排,指定了当地的人民币清算行。随着人民币逐渐被部分沿线国家和地区视作主要贸易结算货币,其未来有条件在区域内发挥关键作用。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主管周景彤评价说,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深入发展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动力。   

发展形成合力   

中方多次强调,“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它在为中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更多国家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其经济内生动力和防范风险能力。

“就‘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历程看,一些国家早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一直没有迈过高收入国家门槛。”张其仔指出,在此情况下,发展已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多数国家的最大公约数。   

目前,中国已与沿线多数国家建立双边合作机制,合作领域涉及能源、交通、金融、旅游、基础设施等,力图推动各方共同发展,实现互惠互利。  

在今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相关合作进一步深化,各方取得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一带一路”未来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互补,形成合力?  

社科院发布的一份报告建议,中方应处理好发挥传统优势和培育新优势的关系,依托本国在部分传统产业上的优势,进一步将其做优做大,从而继续推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为其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提供支持。    

相关推荐
博鳌亚洲论坛丨专访:亚洲国家应发出维护自由贸易强音——访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兼事务局局长泉川友树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兼事务局局长泉川友树表示,亚洲各国应坚持自由贸易原则,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向世界发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强烈信号。

国际纵横谈|倾听拔节成长的声音——世界关注两会感受中国经济前行动力

在“两会时间”里,世界更清晰地听到中国经济拔节成长的声音,感受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动力,增强合作共赢的信心。

外交部:将继续致力于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介绍了会议成果,表示中方将继续致力于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全球南方共同实现绿色、低碳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