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营商环境大提升 助企纾困再升级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10-28 09:01:10

为进一步优化招投标领域的营商环境,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为路径,通过一系列“不见面”举措,大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交易办件“不见面”,服务对象“零跑腿”,提供服务不断线。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按照“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要求,通过提升完善软硬件设施,全面推行交易“掌上办”、服务“不打烊”,积极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切实破除“信息壁垒”。埇桥区立足项目登记、公告发布、场地预约、专家抽取、标书评议、合同公开、文件归档等环节,确保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实现市场主体“零跑腿”,服务群众“零距离”。截至目前,埇桥区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和网上办理服务事项率均达到95%以上,实现人群不聚集、服务不断线。2022年以来,埇桥区工程类项目平均流转周期为30.28天,采购类项目平均流转周期为24.17天,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

竞争主体“不见面”,招标投标“数据跑”,开标进度不延迟。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严格按照现场开标工作流程,通过视频直播和文本直播双模式,规范公布项目概况、参会人员、投标家数、报价等应公开内容,积极推进常态化“不见面”开标。将“现场开标”转为“线上开标”,将线下“面对面”转为网上“键对键”,从“人跑”转为“数据跑”,实现开评标现场和互联网的有效对接。招投标竞争主体通过电子开评标系统、不见面开标系统等加密数据网络通道,有序开展文件解密、文件评审、见证监督、询标回复等开评标工作。“不见面”开标有力消除传统开标评标模式对人员、时间、场地的限制,缩短交易时长、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疫情聚集风险,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公共资源和优质评标专家资源的共享,极大提高交易主体的满意度。2022年以来共开展“不见面”开标220余场次,开标率达100%。

专家评委“不见面”,远程评标“线上见”,异地人群不聚集。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空间地域限制,统筹整合专家资源,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通过远程异地评标系统,身在不同地点的专家可以同时段完成评审、在线讨论、远程评标工作,专家语音、视频及整个评标操作轨迹也同步记录,全程留痕,可查可溯。有效解决评标专家中“熟面孔”“老关系”“打感情分”等问题,实现评标专家和评审场地的“资源共享”提高评审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化。同时减少评标专家的流动和聚集,更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截至目前,埇桥区所有项目均支持远程异地评标,2022年以来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100余场次。

埇桥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精准施策,提振信心,坚持严格管理与温情服务相统一,积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全区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优化取得实效。(乔轩)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从“皖北车间”到“世界农田” 埇桥“灌溉卫士”力拓国际市场

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常态化走访外贸企业,鼓励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指导新增实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举措。

安徽宿州埇桥区曹村镇:文艺汇演倡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

近日,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文化广场精彩上演。

安徽宿州埇桥区:雕琢非遗之美 传递劳动精神

李正奎以泥为媒,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精雕细琢,勾勒出乡土中国的质朴温度与厚重深度,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