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条例》实施 专家指出营商环境更国际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11-02 11:51:19

《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条例》1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外商投资工作部门职责要求、细化落实国家外商投资准入制度、完善外商投资便利化措施、强化外商投资企业权益保障、优化外商投资政务服务等方面。

在细化落实国家外商投资准入制度方面,《条例》指出,依法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禁止在国家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制定外商投资准入的限制或者禁止性措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实施管理,外国投资者与内资企业同等条件进入。

在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方面,《条例》探索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对部分需持证上岗的职业,允许取得境外相应职业资格或者公认的国际专业组织认证的国际人才,经能力水平认定或者相关主管等部门备案后从事执业活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当日受访时表示,《条例》涉及外资准入及国际人才职业资格证书认可等,表明深圳制度型开放力度更大,意味着营商环境更加国际化。深圳在降低外资企业投资运营成本的同时,给予外资总部的保障措施和投资便利化,能进一步完善更加适合外资企业投资的营商环境。

据报道,2021年深圳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接近6000家,同比增长超30%,实际使用外资超100亿美元;同时,深圳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超10万个。

此外,深圳汇集来自全球超16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其中包括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截至今年9月,深圳已认定三批共43家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包括沃尔玛、华润万家等。

相关推荐
海南自贸港“蓝海”营商环境对话会常态化 政企共建一流营商环境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端任端平表示,营商环境建设厅将持续落实省委、省政府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要求,将营商环境作为决定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拿出硬措施、打好组合拳,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实质性解决,持续降低综合营商成本,提高营商收益,让企业在海南投资前景可期。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7月18日对外公布。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七部门部署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通知从强化项目服务保障、优化土地要素配置、简化再投资新设企业有关办理流程、便利外汇资金使用、畅通相关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实施并落实支持政策等方面,多维度促进外资企业更好在中国市场持续深耕、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