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鄂尔多斯精准扶贫之五: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带火沙漠旅游,让农牧民守住了家园也留住了乡愁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晓纬 2017-09-10 10:02:00

(本文原刊发于2017年7月22日,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王靖呼和浩特报道,素材仅供参考)

对于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来说,一走了之或许是最有效的脱贫办法,但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却是个例外,这里的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改善,贫困农牧民不用背乡离井,反而借靠生态治理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守住了家园,也留住了乡愁。

库布其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总面积为2115.67万亩,其中流动沙丘799.3万亩,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受影响人口约74万人。多年前,这片茫茫沙海被冠以“死亡之海”的称谓,寓意不适宜人类生存和作物生长,表达着人们对恶劣环境不尽地憎恶。

“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海,让人感到非常绝望。”今年68岁的蒙古族牧民陈宁布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人,他满脸惆怅地回忆:“那时每家每户一年最多去镇里两次,每次都要买足半年用的东西,因为翻越沙漠太不容易,走路和骑骆驼加起来得11个多小时。”陈宁布讲述,一次一位邻居临产,还没等赶到镇医院,就和胎儿一起死在了沙漠里。

尽管多数人对环境改善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确实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鄂尔多斯市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已达到25%。如今,穿沙公路在沙漠腹地纵横交错,行车在公路上,道路两旁绿油油的樟子松憨态可掬地排成几排。在它们后面,满目的沙柳、杨树、大白柠条、甘草等绿植紧紧锁住流沙,随着沙坡地势此起彼伏,像绿浪一样一波一波向着看不着边的远处涤荡。

时值盛夏,独贵塔拉镇解放村46岁的村民张喜旺和工友们在烈日下给沙柳浇水。他是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治沙联队的一个包工头,今年他带领50位工友共承包了300亩甘草和500亩沙柳的种植、浇水和除草工作。种1亩地树苗联队能挣100元,浇1亩地水挣50元,除1亩地杂草能挣70元。“过去只要刮一晚上的沙子,第二天准是连门都推不开,对于这些沙子止不住的恨。现在不一样了,沙子不仅干扰不到生活,反而给大家创造了生钱的门路。”

道路的畅通、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库布其沙漠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在沙漠腹地,一座建设豪华的七星湖酒店拔地而起,目前来自香港、安徽等地的旅客络绎不绝,房源紧俏。在酒店不远处,农牧民开的宾馆、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滑沙、骑骆驼、沙漠越野车等娱乐项目也一应俱全。

在道图嘎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旅游产业。今年39岁的蒙古族牧民孟克达来过去放羊为生,一家3口年收入仅1万多元。如今,随着沙漠旅游勃兴,他家在院子里扎起3个蒙古包,可同时容纳90人就餐和住宿。“现在家里每年纯收入能有10多万元,日子总算过好了。”他满意地说。

相关推荐
沙海之下的美丽玩转

看大漠落日飞红霞,听满天星斗说情话……作为离北京最近的沙漠,在最美的季节,库布其沙漠景区迎来了旅游旺季。不可否认的是,不断向高端、纵深发展的旅游业已将库布其沙漠转变为一座发掘“美丽经济”的富矿。

鄂尔多斯达旗系列之一:达旗精准扶贫瞄准每个贫困户

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基础条件差致贫、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因天灾人祸致贫,是达拉特旗贫困人口致贫的五大原因。

沙漠旅游激活“美丽经济” 鄂尔多斯成为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鄂尔多斯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旺盛,形成了1个大型国际性活动+百余个地区特色旅游节庆活动的“1+N”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