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鄂尔多斯精准扶贫之六:“十三五”中国将依托防沙治沙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晓纬 2017-09-10 10:05:29

(稿件来源:新华社记者李云平内蒙古鄂尔多斯报道,素材仅供参考)

2017年9月8日,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举行的“防沙治沙与精准扶贫”边会上,国家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统筹治沙治水与治贫致富共赢,促进更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据统计,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全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沙区是中国生态治理的难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认为,只有消除或减少贫困,沙区人民群众的治沙积极性才会更高。治沙成果才能得到巩固。我们将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沙区光、热、土地等资源优势,节约利用水资源,科学适度发展沙区特色种植业、生态旅游业、精深加工业等绿色富民产业,推动沙区走上一条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表示,中国还将在防治荒漠化过程中积极创造就业机会。稳定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家。我国将扩大生态护林员规模,选聘更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管护;通过扶持组建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引导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户通过参与防沙治沙、防护林工程等林业生态建设获得劳务收入。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沙漠公园、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劳动岗位,增加劳动收入。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处特别代表路易斯·贝克表示,近年来中国在防沙治沙和脱贫攻坚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大片荒漠化土地得以恢复,帮助沙区人民摆脱贫穷的困扰,经验值得世界上各个国家借鉴。

相关推荐
鄂尔多斯达旗系列之一:达旗精准扶贫瞄准每个贫困户

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基础条件差致贫、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因天灾人祸致贫,是达拉特旗贫困人口致贫的五大原因。

壕赖柴达木村创新传统产业助力脱贫增收

伊旗札萨克镇在产业扶贫中,立足实际,从传统产业中寻找突破口。壕赖柴达木村位于札萨克镇西南部,479户1283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势头不强。该村沙柳种植面积达2万亩,林沙产业基础良好,八、九十年代很多农户都从事过柳编加工生产,至今仍有很多柳编手艺人。(本图刊发于2017年4月1日 来源:鄂尔多斯市扶贫网 素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