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金寨:栽桑养蚕促增收 编织乡村振兴梦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12-12 12:38:17

“每年的12月中下旬,我们都要对桑树进行剪梢和整枝,这样能大大提高春季桑树的发芽率,促进桑叶生长。”12月10日,金寨县铁冲乡张店村卷桥组蚕农陈绍付一边麻利地给桑树修枝,一边介绍道,“近年来,我家通过种桑养蚕卖茧,每年都有3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进安徽六安市金寨县铁冲乡张店村,一望无际的桑园围绕着村庄铺展开来,30多位村民正在桑园忙着施肥、剪枝,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图文并茂的墙体文化,漂亮整齐的民居楼房……一幅富美乡村的和谐画卷展现眼前。

“蚕桑产业作为张店村的传统产业,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群众有养殖基础且发展意愿高的优势。”六安市烟草专卖局驻张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副队长张力说,“2022年张店村集体春秋两季养蚕104张,收入19.2万元,三户大户养殖60张,收入15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和支撑。“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村两委围绕桑蚕特色种植养殖,强化组织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以党建带动蚕茧产业,实现群众共富路上大步前进。”张店村支部书记陆明深有感触地说。

“桑、蚕全身都是宝。蚕茧可以加工成蚕丝被,蚕沙能制药,桑枝能用来做菌棒,树木还能改善水土……”谈到栽桑养蚕的好处,陆明打开了话匣子,去年以来,张店村两委争取六安军分区捐资100万元、政府支持扶贫项目资金230万元,流转群众土地300亩,栽植“强桑一号”,改造提升老桑园64亩,新建养蚕大棚7处80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4处300平方米、标准化养蚕室1处600平方米,同时还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建成蚕桑示范基地一座。

“今年蚕茧长得好,养蚕收益很可观,这一切与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村‘两委’支持分不开,正是在大好的环境政策下,先进的技术指导下,我才家才过上了好日子。”张店村蚕农李昌柱高兴地说。种桑养蚕比过去传统的生猪养殖相对轻松,只要勤劳,一年能养八批左右的蚕种,靠着卖蚕茧他每年都能有上万元的经济收入。

张店村村民易先友也是村里最早一批种桑养蚕的蚕农。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引导下,他积极报名参加种桑养蚕。如今,易先友已经种了12亩桑树,养蚕三年,每一批喂4箔到5箔,养蚕的收入让他家的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据了解,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种桑养蚕产业,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让村民们享受到了产业带来的红利。面对收获的第一桶金,村民对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也愈发高涨,种桑养蚕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为确保产业基地长期稳定效益,张店村村集体自主经营120亩,剩下200余亩交由3户养蚕大户经营,初步形成“集体带动、大户示范、农户养殖”的经营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劳务用工和分户养殖等方式,带动70余户群众抱团发展,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体收益分红可覆盖全村所有脱贫户。

“站在乡村振兴新起点上,发展好村里的产业,尽快让群众富起来,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张力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以种桑养蚕产业作为一个新起点,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热情,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类型,促进乡村振兴。”(王明礼)

相关推荐
农行定点帮扶倾心相助 鄂伦春特色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这五年,看山乡巨变”主题调研系列报道之五

2023年,鄂伦春自治旗与农业银行“结缘”,成为农业银行第五个定点帮扶县。两年来,农业银行聚焦鄂伦春乡村特色产业,通过信贷投放、资金捐赠、招商引资、消费帮扶、人才帮扶等,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提质增效。

金融巧筑安居梦:农业银行绘就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这五年,看山乡巨变”主题调研系列报道之四

从水利设施到住房保障,从产业培育到公共服务,在每一个关乎乡村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环节,农业银行始终推动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实现从“有保障”向“高品质”跨越,既补“硬件短板”,也强“功能弱项”,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夯实根基,持续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深度衔接、长效发展。

农业银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构筑产业兴旺新图景——“这五年,看山乡巨变”主题调研系列报道之二

中国农业银行始终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特色产业,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防线,激发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走出一条金融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