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已达75个 “中国模式”提升区域发展动力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9-11 11:09:44

目前,中国企业正在推进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达75个,遍布亚非拉欧34个国家,共带动投资近180亿美元,吸引入区企业1141家。其中,中资控股企业711家。建设境外工业园区是中国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有序、有效配置,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同时,中国企业对完善当地产业结构、创造就业岗位和提升本土装备制造水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作为中埃两国战略合作项目,是中埃双边产业合作和经贸对话的实质性平台。对埃及而言,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吸引外资、推进工业进程、增加税收和创造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累计投资1亿美元,吸引投资10亿美元,解决埃及本地就业2000多人。

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政府认定的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已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的产业集群中心与制造出口基地。截至2016年,入园企业解决当地就业2万余人。园区带动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已超过15亿美元,向当地政府累计缴纳税费超过7000万美元。泰中罗勇工业园已将2万多名原来月收入不足5000泰铢(约合人民币1000元)的农民变成了月收入超过15000泰铢的产业工人。

“随着未来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成,在泰中资企业的产品销售市场将不仅仅是6700多万人口的泰国,而是近6亿人口的整个东盟地区。”泰国清迈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披斯特说,中国企业为泰国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落户泰国,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为泰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这对泰国经济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在适应当地环境的同时,这些“走出去”的合作区也在当地履行着社会责任。2015年10月,投资超过5亿美元的中材赞比亚建材工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材赞比亚建材工业园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发展模式,规划了多个建材项目。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省省长在现场参观和检查后表示,中材赞比亚建材工业园作为赞比亚近年来的重大投资项目,为当地社区兴建的学校、医院令人印象深刻。项目提升了当地教育和医疗设施服务质量,为周边民众带来了大量工作机会,带动了当地的发展。

实践证明,境外经贸合作区契合了所在国的发展诉求,有效推进了国际产能对接与合作,很多国家已经把建设工业园区、承接中国产能转移作为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依托。2011年9月,中国和白俄罗斯签署合作协定建设中白工业园。目前,该项目已成为白俄罗斯招商引资的最大项目,也是中白间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专家认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之一,以园区输出模式“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园区模式呈现出抱团出行、带动区域发展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相关推荐
外交部:美国将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损害的是美国自身

针对白宫网站2月21日发布投资政策备忘录重点进一步限制与中国的双向投资,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美方发布的有关备忘录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列为外国对手,采取各种歧视性举措强化对华双向投资限制,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新华社经济随笔:新春出海“忙”里的信心与期待

人勤春来早。乙巳蛇年,节日氛围尚未散去,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企业家“新春出海首团”已开启赴哈萨克斯坦之行。记者随团采访,在依旧寒冷的哈萨克斯坦感受到两国经贸合作的融融暖意,更感受到各方对开放合作、共创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中国经济数据观丨“中国经济问答”系列之七:中国企业“走出去”怎么看?

中国制造走进世界各地百姓生活,中华美食飘香海外餐桌,中国设计持续全球“圈粉”,中国工程共筑美好世界......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勇敢“走出去”,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融交汇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