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公共资源网上交易 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12-27 11:11:16

今年以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为路径,采取一系列“不见面”举措,大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全区招投标领域的营商环境,切实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交易办件“不见面”,服务对象“零跑腿”,提供服务不断线。区公管中心积极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规范完善软硬件设施,全面推行交易“掌上办”、服务“不打烊”,按照“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要求,破除“信息壁垒”。从项目登记、发布招标公告、下载招标文件、场地预约、专家抽取、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公开、文件归档等环节,实现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确保市场主体“零跑腿”。目前,埇桥区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和网上办理服务事项率均达到95%以上,实现人群不聚集、服务不断线。2022年以来,埇桥区工程类项目平均流转周期为30.28天,采购类项目平均流转周期24.17天,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

竞争主体“不见面”,招标投标“数据跑”,开标进度不延迟。区公管中心积极推进常态化“不见面”开标。通过视频直播开标,将“现场开标”转为“线上开标”,将线下“面对面”转为网上“键对键”,从“人跑”转为“数据跑”,实现开评标现场和互联网的有效对接。招投标竞争主体通过专门的加密数据通道上传电子投标文件,各方通过电子开评标系统、不见面开标系统等专门网络通道有序开展文件解密、文件评审、见证监督、询标回复等开评标工作。开标直播现场高度模拟原现场开标工作流程,开场宣布、下浮率抽取、结果宣布等流程严格规范,项目概况、参会人员、投标家数、报价等应公开内容通过视频及文本双模式直播上传。“不见面”开标有力消除传统开标模式对人员、时间、场地的限制,缩短交易时长、提高交易效率、减少疫情聚集风险,大幅降低了企业参与投标的成本,极大提高交易主体的满意度。2022年以来,共开展“不见面”开标280余场次,“不见面”开标率达到100%。

专家评委“不见面”,远程评标“线上见”,异地人群不聚集。区公管中心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并迅速实现工作开展常态化。远程异地评标可以让身在不同地点的专家同时开始评审、在线讨论、远程完成评标工作,实现开评标现场和互联网的有效对接。评标专家通过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实时进行语音、视频互动,系统同步记录专家语音、视频及整个评标操作轨迹,全程留痕,可查可溯。目前,埇桥区所有项目均支持“远程异地评标。2022年以来,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130余场次。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了空间物理阻隔,实现了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减少评标专家的流动和聚集,更有利于做好疫情防控管理工作。评标专家和评审场地“资源共享”,打破了专家抽选地域限制,进一步避免了评标中“熟面孔”“老关系”“打感情分”等问题,评审工作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大大提高。(陈成光)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从“皖北车间”到“世界农田” 埇桥“灌溉卫士”力拓国际市场

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常态化走访外贸企业,鼓励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指导新增实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举措。

安徽宿州埇桥区曹村镇:文艺汇演倡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

近日,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文化广场精彩上演。

安徽宿州埇桥区:雕琢非遗之美 传递劳动精神

李正奎以泥为媒,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精雕细琢,勾勒出乡土中国的质朴温度与厚重深度,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