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技术助力肯尼亚农业增产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12-30 08:40:00

在肯尼亚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一处中非合作的农业示范区里,今年试种的白玉米喜获丰收。一穗穗颗粒饱满的玉米装满一个又一个编织袋,当地科研人员兴奋地展示着他们的最新成果。

“相比周边同品种玉米,示范区的白玉米产量高出50%!”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农学院院长戴维·姆布鲁在近期举办的白玉米品种丰收仪式上宣布,经过5个月的试种,示范区首批本地品种白玉米试种成功。

此次试种由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白玉米是肯尼亚的主粮之一,但产量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该国时常面临粮食短缺问题。“示范区白玉米的首次丰收对肯尼亚来说意义重大。中国技术帮助我们加快了农业发展。”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表示。

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政府在非洲援建的首个科研机构,办公地点位于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为支持该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提供10英亩(约60.7亩)土地,中科院提供项目经费和高产种质资源以及技术支持,双方共同参与管理并共享农业科研成果。示范区白玉米种植项目是双方合作的主要项目之一,通过运用中方的种植与管理技术,针对不同的地块采用不同的穴深、株距等,提高白玉米亩产。姆布鲁表示,正是由于中方农业技术团队精细化耕作,科学设计种植密度,有效控制病虫害,示范区的白玉米才取得了如此高的产量。

“首批白玉米的成功试种对研究如何提高白玉米及其他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非方主任罗伯特·吉图鲁表示,中心下一步将试种更多肯尼亚本地白玉米品种,并在灌溉、施肥、抗虫害等环节开展试验,优化投入产出比,编制适合本地农户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手册。此外,示范区已着手分批次引进甜高粱、高产花生和油葵等作物。

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严雪表示,中心未来将继续分享中国种植技术和经验,着力提升示范区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土壤墒情监测、集约化灌溉、鸟害预防以及粮食储存减损等能力,助力肯尼亚探索适合本国的农业发展道路。

相关推荐
全球瞭望丨肯尼亚媒体:中国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肯尼亚主流媒体《星报》9月10日刊发记者摩西·奥加达的文章说,当肯尼亚面临复杂经济形势时,分析人士正将目光投向东方,探寻中国如何保持经济稳定性。中国经济韧性的核心在于精密的治理架构,肯尼亚可从中汲取适合本国国情的经验。

“世纪铁路”改变人生

从东非草原到北京交大,从校园书声到高铁轰鸣,肯尼亚青年卡里乌用七年青春回应了时代召唤。当东非第一条现代化铁路——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贯通家乡时,他和无数同胞的人生轨道也悄然改变。

Yiwu Selection非洲首店在肯尼亚开业 义乌“品牌出海”加速布局

当地时间8月29日上午,非洲首家Yiwu Selection品牌出海集合店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