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曹福亮院士:保护青海野生枸杞的自然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12-31 11:52:11

新华丝路西宁12月31日电(唐云、翟淑睿)12月28日,青海枸杞“柴达木”品牌发布会在西宁举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曹福亮对青海省千亩千年野生枸杞林进行了发布与解读。他认为,保护青海野生枸杞的自然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

据曹福亮介绍,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五龙沟具有海拔高、温差大、高寒干旱、水源缺乏等独特自然条件。生长在这里的青海野生枸杞,以其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维持了柴达木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提供了优质的食用果实。枸杞树生长期一般在50年左右,五龙沟内现存树龄60年至100年以上的枸杞树多达百株,最老的有200多年,按照生态学、生物学和自然演替规律来说,可以追溯至几千年的原生历史,可谓 “千年枸杞林,百年枸杞树”。

曹福亮认为,青海野生枸杞具备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粮库、钱库、水库、碳库、药库的作用。保护青海野生枸杞的自然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

曹福亮表示,为保护这片野生枸杞林,青海省林草部门将其纳入了公益林管护范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了野生枸杞自然保护区。在此基础上,对这片野生枸杞林进行认定和发布,建立省级野生枸杞保护区,既能更好保护这具有千年历史的大面积自然生物标本,也能科学挖掘其重要的生态科研价值和生物学、生态学价值,对于青海枸杞的品质提升和品牌推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推进青海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有效提升青海产业“四地”的内涵和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质量。

会上,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邓尔平与曹福亮院士团队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签订了《青海古枸杞林保护与种质创新基地暨中国经济林产业国际创新高地共建合作协议》。

相关推荐
青海2022年释放出口退税红利1.2亿元

2月9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获悉,2022年该省释放出口退(免)税政策红利121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14%,有效提振了外贸企业发展信心。据统计,青海省进出口总值人民币43亿元,同比增长35.5%,增速排名全国第三位。

青海累计为超22万家市场主体减免支付手续费约7759万元

​2月2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获悉,自支付手续费减费让利政策实施以来,该行持续推动青海省人民银行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分公司落实落细国务院减费让利、惠企利民决策部署,累计为青海省超22万家市场主体减免支付手续费约7759万元。

青海省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亿元

1月29日,记者从青海省科技厅获悉,2022年,该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青海省技术交易总量稳步增长,共登记技术交易合同113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亿元,同比增长13.48%。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