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曹福亮院士:保护青海野生枸杞的自然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

来源:都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12-31 11:52:46

【新华企业资讯12月31日】12月28日,青海枸杞“柴达木”品牌发布会在西宁举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曹福亮对青海省千亩千年野生枸杞林进行了发布与解读。他认为,保护青海野生枸杞的自然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

据曹福亮介绍,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五龙沟具有海拔高、温差大、高寒干旱、水源缺乏等独特自然条件。生长在这里的青海野生枸杞,以其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维持了柴达木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提供了优质的食用果实。枸杞树生长期一般在50年左右,五龙沟内现存树龄60年至100年以上的枸杞树多达百株,最老的有200多年,按照生态学、生物学和自然演替规律来说,可以追溯至几千年的原生历史,可谓 “千年枸杞林,百年枸杞树”。

曹福亮认为,青海野生枸杞具备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粮库、钱库、水库、碳库、药库的作用。保护青海野生枸杞的自然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

曹福亮表示,为保护这片野生枸杞林,青海省林草部门将其纳入了公益林管护范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了野生枸杞自然保护区。在此基础上,对这片野生枸杞林进行认定和发布,建立省级野生枸杞保护区,既能更好保护这具有千年历史的大面积自然生物标本,也能科学挖掘其重要的生态科研价值和生物学、生态学价值,对于青海枸杞的品质提升和品牌推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推进青海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有效提升青海产业“四地”的内涵和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质量。

会上,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邓尔平与曹福亮院士团队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签订了《青海古枸杞林保护与种质创新基地暨中国经济林产业国际创新高地共建合作协议》。


【此稿件来源于合作方。本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联系。】

相关推荐
从“进而有为”看青海外贸底气何在——二〇二五青海经济首季观察之一

今年开春,青海外贸质升量稳,实现增速全国第一,不断拓展新市场、新伙伴,开发新产品。其中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何处?“加速度”背后的密码又是什么?

前2个月青海省进出口总值增速居全国首位

今年前两个月,青海省进出口总值1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3%,增速居全国首位,高出全国平均增速76.5个百分点。

“欢乐春节”——“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走进乌兰巴托活动正式开幕

2025“欢乐春节”——“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走进乌兰巴托活动23日在蒙古国正式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