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法媒:中医成中国在非洲“软实力”支柱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赵娜 2023-02-17 14:28:49

参考消息网2月16日报道 据法国《世界报》网站2月13日报道,传统中医成为北京在非洲的“软实力”支柱。

据报道,2010年在马里首都巴马科郊区尼日尔河右岸落成的马里医院,有时被称为“中国医院”。进入大厅走上几步就能明白为什么。中文标识在提醒人们,这家医院几乎所有建筑材料都来自中国,中国援建了该医院并提供了设备和药品。

然而,中国对马里医疗系统这一重要领域的贡献并不止于此。在各科室走动,就会遇到一些中国医生,他们提供传统的中医治疗,包括针灸。

在这座城市的其他地方,人们会看到一些私人中医诊所,这证明这些治疗方法和药品在首都居民中很受欢迎。巴马科在非洲大陆并不是特例,因为非洲许多大城市都有中医。

几十年来,医疗卫生一直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支柱之一。法国里尔天主教大学地缘政治学讲师格扎维埃·奥勒冈分析说:“中医的进入往往反映了中国和各国之间的历史联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有中国医疗队派驻的国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从那时起,中国以各种形式参与到非洲医疗卫生领域中,最近它还对与卫生有关的重大项目进行了投资,如刚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成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

报道称,中医的推广是通过建立被称为“鲁班工坊”的技术与医疗合作中心来实现的。中国创办了十多个此类工坊,旨在让诸多非洲学生走上获取专业资格之路。

巴马科的中医技术鲁班工坊在2019年12月设立。格扎维埃·奥勒冈表示:“在随后的数月里,中国在卫生领域非常活跃,主要是通过提供中医产品和疗法来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此后,从科特迪瓦到马达加斯加,还有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大概建起了14个鲁班工坊。

除了北京派来的医生和海外华人,中医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非洲医生或传统治疗师的认可。一些鲁班工坊和非洲许多校园里的孔子学院一样提供中医培训。

中国也定期提供奖学金,让非洲人可以在中国接受培训。对于一些当地的传统治疗师来说,这是一种能让他们提供多样化治疗和扩大客户群的方法。

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东非中医》一书的作者伊丽莎白·许(音)曾多次前往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为自己的研究积累素材。根据她的观察,中医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他们治疗各种各样的疾病,从糖尿病到高血压,还有疟疾,而在这些方面,中国药典的有效性已经表现出来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屠呦呦,这也有助于增强许多人对中医的信心。

相关推荐
记者手记|在援外医院感受中圭跨越山海的情谊

在乔治敦公立医院设立的中国医疗队圭亚那中医中心于2023年挂牌成立,成为该国推广中医文化的重要平台。

中医文化走进巴西社区

当地时间3月30日上午,由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联合戈亚斯联邦大学护理学院及当地卫生部门共同举办的“癫痫病权益宣传月”系列活动在阿雷昂公园展开。

正式签约,无锡龙砂医学走进匈牙利

3月25日下午,无锡市中医医院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市的裴多菲·山道尔医院通过网络视频共同签署了中医传统医学合作项目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