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全球连线 | “孩子们不再挨冻”——来自中国的温暖助阿富汗返乡难民度过寒冬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3-02-24 09:41:52

新华社喀布尔2月24日电(记者邹学冕)阿富汗中部巴米扬省,冷空气沿着兴都库什山脉灌入平均海拔2500米的巴米扬山谷。对于这里饱受战争和贫困之苦的阿富汗返乡难民而言,寒冷漫长的冬季格外难熬。

美国入侵阿富汗20年间,夺去了17.4万阿富汗人的生命,超过一半阿富汗人面临极端饥饿,近三分之一阿富汗人沦为难民。现年50岁的阿卜杜勒·阿齐姆是战争难民之一。2005年,为躲避战乱,阿齐姆全家从巴米扬逃往巴基斯坦,在那里沿街乞讨度过了4年时光。

2009年,随着家乡安全形势好转,阿齐姆一家10口人回到巴米扬定居,但多年的颠沛流离令全家没有固定收入来源。阿齐姆说,在刚回巴米扬的日子里,他没有工作,家中没水也没电,每年冬天是全家人最煎熬的日子。

XxjinmC007013_20230223_CBMFN0A004.jpg

这是2月9日在阿富汗巴米扬省拍摄的雪景。新华社发(塞夫拉赫曼·萨菲摄)

“这里的冬天非常冷,我们面临很多问题,甚至连烤火取暖的燃料都没有。” 阿齐姆说,“过去几年的冬天,我们全家只能三四个人挤在一张毛毯里取暖。”

美军撤离后,美国继续对阿富汗实施制裁,导致阿富汗外汇紧缺,物价上涨,民众贫困加剧,过冬的木柴和煤炭都买不起。

阿富汗临时政府难民事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8月以来,有超过一百万难民返乡定居。联合国难民署驻阿富汗代理代表高岛由美子本月对媒体说,98%的阿富汗人生活在联合国认定的贫困线以下,一半以上的人口需要紧急援助。

XxjinmC007013_20230223_CBMFN0A002.jpg

2月8日,阿富汗巴米扬省居民在洞窟里生活。新华社发(塞夫拉赫曼·萨菲摄)

严寒下,来自中国的汩汩暖流越过帕米尔高原,来到阿富汗。2021年8月阿富汗变局发生后,中国政府宣布向阿富汗提供价值2.5亿元人民币的粮食、越冬物资等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目前,中方承诺援助的所有物资已全部交予阿方。

对阿齐姆一家而言,来自中国的援助让这个冬天变得不那么难熬。入冬时节,阿齐姆收到了中国援助的毛毯和棉衣。

“当我带着这些援助物资回到家时,孩子们都很高兴,因为这让我们今年冬天的生活不同于以往,孩子们不再挨冻了。”阿齐姆说。

XxjinmC007013_20230223_CBMFN0A003.png

视频截图

塔赫雷一家过去十多年里一直在阿富汗各地流浪,直到去年才在巴米扬大佛遗址边的一座泥土房里定居下来。她说,得到中国的援助后,家里“生活条件相对好了一些,女儿和我晚上睡觉时都有毛毯盖了”。

巴米扬省代理难民事务部门负责人赛义夫拉·阿亚尔说,仅在巴米扬一省就有8000名曾前往其他国家的返乡难民以及500个曾流落他省的返乡家庭亟需人道主义援助,“过去一年,我们向844个返乡难民家庭发放了中国援助”。

“感谢中国的帮助!”巴米扬省自然灾害管理和人道主义事务部门负责人沙基尔·塔希尔说。(报道员:阿里亚;剪辑:孙硕;编辑:张代蕾、刁泽)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相关推荐
“穿越”乡村好去处|古韵新姿间,邂逅非遗风华

安徽呈坎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这里,徽州古建筑层层叠叠,与远山和云雾晕染成一幅水墨画。

全球连线|德国专家:欧中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艾因迈尔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欧中建交50周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欧中更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我们很荣幸成为这条坦途的见证者”——吉尔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让沿线地区焕发活力

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合作建设贯通吉南北的干线公路——新北南公路。该公路全长433公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切实便利和福祉,也让沿线地区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