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五河新集镇:肉牛养殖为乡村振兴增添“牛动力”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04-07 15:54:20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新集镇赤龙村在肉牛养殖行业是一个拥有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的村庄,当地养牛历史悠久。近年来,该村村民依靠丰富的养牛经验加上外企入住带动销路,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创新设计,改变饲养环境,增收致富。走进赤龙科技农牧有限公司,一排排建筑宽敞、整齐、明亮的圈舍映入眼帘,标准化圈舍里300多头肉牛津津有味地咀嚼饲料。数百头牛的养殖场,却没有闻到任何牛粪的异味。据农牧公司李如海介绍道:“采用的是开放式养殖,气味不会积压就直接散开了,主要是采用V形大棚,开放式可以不用担心雨雪侵害,棚顶有个V型水渠,雨雪直接通过水渠排出去,这样的设计优点不仅于此,便于打扫卫生,保持干净可以预防一些疾病,并且修剪牛蹄上也是便利很多,是一个很好的设计。”赤龙科技农牧有限公司从建厂到现在常规化养殖已经经历6年时间,现在每年收入可达150万余元。产生的牛粪也是一个很可观的收益点,产生的牛粪经过堆积发酵直接销售给加工公司,可以加工成有机肥,这种有机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是农作物提质增收的“好帮手”。

秸秆变肉,肉牛致富。秸秆用粉碎机或者揉碎机把秸秆粉碎或者是揉碎,通过精心配比,加入豆渣、豆皮等高蛋白饲料,赤龙科技农牧有限公司养殖的肉牛相比散户养殖的肉牛月增重更多,牛肉花纹更漂亮,口感也提升了不少。利用秸秆养殖肉牛,既解决了秸秆废物利用,也降低了养殖成本。玉米秸秆是肉牛非常适口性的饲料,仅赤龙村每年的秸秆都不够村里自己内消,村里也有专门肉牛养殖合作社,每年都回囤积购买大量的秸秆用来喂养肉牛。

相互帮助,互利共赢。自从李如海的养殖场来到赤龙村为村集体经济提升了不少,不仅仅是每年的16万元租金收益,也带动了村里肉牛销路。每到逢年过节前夕,外地客户都会提前一个月来到村里预定肉牛,真正地达到了供不应求。赤龙科技农牧有限公司的养殖区只有30亩地,现已扩建两个栏,准备再入100头肉牛加大扩建,但在土地流转方面遇到了难题,村两委协调沟通给予了全面帮助,最后成功实现了扩建。“我们赤龙村是一个养牛大村,我们的经验是非常充足的,要是有公司来我们村进行创业的,我们会给予全面的帮助,做到真正意义上地互帮互助,合作共赢。”村委刘祖赢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新集镇会持续推动肉牛产业链发展,为村民提供增收致富的“新大门”。(孙京城)

相关推荐
安徽五河新集镇:千亩蒜薹丰收 “蒜”出乡村振兴好篇章

今年五河县新集镇全镇种植大蒜2000多亩,现已开始全面采摘蒜薹,紧接着挖蒜头,双重收益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

安徽五河民歌——流淌的乡音 传承的歌谣

淮河之畔的五河县,水网密布,土地滋养着独特的文化,源自生活的五河民歌,如今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五河:版权宣传“四进”活动有声有色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与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交汇之际,五河县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开展版权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广场”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