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融·创·传:打造“非遗”新“品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3-03-30 10:38:00

“梅子留香”将贵州水族马尾绣技艺、中草药染色、泥土染色融入服饰设计,“葵艺人”依托广东新会葵艺技艺创新制作工艺葵扇……日前,全国各地近150个非遗品牌汇聚在广州举行的“2023非遗品牌大会”上,令人耳目一新。

“2023非遗品牌大会”上展出的作品。新华社记者冯家顺摄

把扎好的布料浸入由十几种中草药制成的染料中,色彩定格在各式纹路上……来自贵州的非遗品牌“梅子留香”用中草药染色、泥土染色,结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水族马尾绣技艺进行产品设计创新,以服饰为载体,表达特别的乡土情怀,受到人们青睐。

“传统工艺非遗品牌建设要与现代生活、现代创意设计理念、现代科技相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林表示,传统工艺项目来源于民众生活,必须回到生活中去,才能传承下去。

“2023非遗品牌大会”上展出的作品。新华社记者冯家顺摄

越来越多年轻非遗传承人以创新“激活”非遗。

陈浩归创立品牌推动“千年木梳”重回现代生活,潘雪用短视频把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搬”上手机屏幕……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的“解忧年画铺”,有“逢考必过”状元及第年画、“掂过碌蔗”门神年画等,把古老的佛山木版年画进行时尚化表达,用网络流行语演绎传统年画的美好寓意,让佛山木版年画获得新生。

“2023非遗品牌大会”上展出的作品。(主办方供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原博认为,非遗新生代既是非遗技艺的传承者,也是新生活方式的创造者,易于把传统手艺转化成年轻人喜爱的品牌。

“2023非遗品牌大会”上展出了36个传统工艺品牌,都是由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培育出来的。

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共同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有效扩大了非遗传承人才队伍,扩展了非遗保护传承的方式方法,促进了非遗保护理念的社会传播。

“2023非遗品牌大会”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文化和旅游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支持各地依托本地区富有特色、具备一定群众基础和市场前景的非遗资源,累计建设了2500余家非遗工坊。河北衡水内画非遗工坊就是其中之一,自2019年以来,共举办10期技艺传承创新培训班,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参与培训指导,培训学员1560人次。

记者了解,青海成立了青绣数字化总部,目前吸纳当地近140家企业(工坊)入驻,培养了近40名工坊带头人,培训绣娘约1500人,直接间接带动从业人员15万人次。

记者:冯家顺

相关推荐
河北易县:非遗添彩迎新春

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中国北方小年。当日,河北易县首届“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活动启动。活动现场,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易县摆字龙灯”摆出“龙年大吉”、“岁岁平安”等吉祥祝福字样,获得阵阵掌声。

古老土地 崭新传承——福建泰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注重青少年教育

近年来,福建泰宁县创新方法,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新华全媒+|“老手艺”创造“新经济”——古老非遗扮靓产业新景

正在黄山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50余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350多位非遗传承人带着绝活儿来到现场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