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第六届甘肃·祁连山论坛】从“内陆腹地”走向“向西开放前沿”——业内共话“一带一路”下的“甘肃机遇”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3-06-09 11:24:46

新华丝路兰州6月9日电(记者丁雅雯、孙广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甘肃由内陆腹地逐渐走向开放前沿。在第六届“甘肃·祁连山论坛”分论坛上,多位知名专家围绕“‘一带一路’下的甘肃机遇”发表真知灼见,进行了深入探讨。

0c48544662d04bdfab5e6d3cb50152ff.png

图为“‘一带一路’与甘肃机遇”分论坛现场

图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董锁成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董锁成指出,甘肃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对外开放和交通物流方面,甘肃为“一带一路”内陆开放高地、战略大通道和国际物流中心;在文化方面,甘肃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中心节点和纽带桥梁。

他建议,甘肃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区位优势,巩固和发展重要交通枢纽及物流集散地优势,推动环境影响小、综合效益好的物流业和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商贸业及循环农业融合发展,抢占“通道制高点”。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为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为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全面生效,为甘肃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政策红利。

她表示,上述政策红利将对甘肃产生多方面深远影响,将助推甘肃优势产业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其中,甘肃冶金有色行业在国际产能合作、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势头强劲。

2772c2e40120476eabf96d9f25142974.png

图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研究所所长马丽蓉发表主旨演讲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研究所所长马丽蓉说,甘肃已构建起中欧、中亚、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及中吉乌班列的“四向五条”立体开放通道网络,覆盖欧洲、亚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开甘肃通江达海、货畅其流的全新发展局面。

据了解,本届“甘肃·祁连山论坛”由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甘肃分社、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共同举办。“甘肃·祁连山论坛”创立于2018年 ,已连续举办五届。经过前几届论坛的蓄势与沉淀,“甘肃·祁连山论坛”已成为甘肃省规模大、规格高、参与广的思想盛会之一,成为甘肃省绿色高质量发展领域汇聚观点、达成共识、深化合作、收获成果的交流平台。


相关推荐
“永”字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9月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永”字从9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跨越山海绿为桥 中拉携手筑未来——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结业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

从“污染治理”到“低碳引领”:中国碳金融实践赋能“全球南方”

2025年9月7日至20日,“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在北京、广州两地成功举办。本次研讨班不仅搭建了南南合作新平台,也为发展中国家协调经济增长与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