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整合"豆腐块" 做大田文章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06-20 13:38:59

“大刘组的村民大家好,现在小麦己收割完了,便于丈量面积,西湖的地村委会以每亩900元的价格承包,凡有意流转的傍晚在刘洋门前先签协议,然后再丈量。”“乖乖,这谁真没种过地,那个地那么洼,沟河不同,十年九淹,一年只能收一季,敢900元一亩包,不赔钱才怪来!”近日,安徽宿州市埇桥区村民刘成科听到广播900元每亩流转西湖的地,不禁摇头叹息道。

宿州市埇桥顺河镇马场村大刘自然村西湖的耕地与周寨村接壤,小方河南岸,地势低洼,田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排水沟已被部门村民摊平种植树木或庄稼,造成雨季水路不同,受淹严重,许多种田大户不愿意流转这块地,仍然是一家一户种植。

傍晚时分,村民刘洋门前,前来签字流转土地的村民逐渐聚集过来,村党总支书记翟洪昌向村民宣布:“大刘西湖低洼土地流转后村兴农公司将对一家一户的小田地进行统一改造成大田,开挖两条通往小方河的南北走向中沟,同时在田间开挖小型排水沟若干条,南、东、西三面的田头沟全部疏通,保证雨季时水流畅通这样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干而干不成的事情。下一步村兴农合作社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350亩地全部进行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这样既保证村民流出的土地收入稳定,又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在翟书记的宣传倡导下,当天傍晚,就有26户村民签字流转了土地,三天的时间,350亩土地就流转了338亩。

谈到小田并大田,顺河镇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站站长陈新建说道:“我们顺河镇的小田并大田起步于秸秆全面禁烧初期,那时一部分长期在外务工,每年只是午、秋二季回来收获播种的人员由于秸秆全面禁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种植成本,加上一年两次返乡费用以及耽误的工钱等,便有了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想法,这为小田并大田酝酿了基础。紧接着,马场村村两委干部在全镇以每亩800、900元的价格率先流转土地,掀起了顺河镇土地流转、小田并大田的先河。在马场村的影响带动下,其他村也纷纷开始开始流转土地,小田并大田,走规模化经营之路,成就了一批种粮、种菜大户。目前,全镇四分之三以上的土地全部整合变成大田。基本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种植。”

谈到小田并大田的好处,王井涯村共产党员吴新书最有感触:“我会厨师手艺,家中开着饭店,平时承包农村婚丧嫁娶宴席,家中在村北山坡的8亩承包田有好几块地,耕种收十分不便,看到别的村流转土地,我也想流转土地经营,因为农忙时承包宴席属于淡季,想法得到了家人和村两委的支持,以每亩700——800元左右的价格将村北山坡的280亩地全部流转过来,形成一块大田,统一种植粮食作物,保守地说,比原来农户耕种增产10%以上,家庭每年可以增收7万多元。”

“土地流转的加快了小田并大田的速度,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孕育了一批农业知名企业,王垅村的兴农瓜菜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金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粮食种植、加工、收购、订单销售一体的营销模式,万亩红缨子高粱远销贵州,单季亩效益近3000元;风光家庭农场,年种植粮食2800多。目前全镇的土地整合,小田变大田如火如荼,一批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整合流转土地,把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整体流转过来,发展现代农业,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让农业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顺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静茹说。(祝家刚)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住建局着眼于“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宿州市埇桥区住建局多措并举提升窗口服务质量,确保营商环境更优、办事时限更短、服务流程更畅。

安徽宿州埇桥区住建局:聚焦优化办理建筑许可工作

今年以来,宿州市埇桥区住建局多措并举强化监督,切实为企业开工建设提供支持,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提供坚强保障。

安徽宿州埇桥区商务局:发放消费券 提振市场信心

宿州市埇桥区商务局于9月份,开展“徽动消费 乐享埇桥”惠民消费券发放活动,第一轮消费券发放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