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中国援布隆迪手工业培训点燃创业激情,助力当地发展(有图片)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3-06-25 10:10:08

新华丝路布琼布拉6日25日电 (记者吉莉 李成 韩旭)炎热的太阳高悬在东非国家布隆迪经济首都布琼布拉的上空,城市西北部一排竹藤工艺品和家具商铺在炎热的天气里吸引了往来市民,他们前来挑选货品,而这些竹藤家具也成为人们消暑的良伴。

恩达伊什米耶·塞莱马尼(Ndayishimiye Selemani)自豪地向记者表示,他2002年至2004年参加了中国的技术援助项目--卡蒙盖手工业培训中心青年培训。毕业后,他开始创业,这使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我修建了新房子,娶了妻子,还有了孩子。我现在不仅有能力养活我的家人,还可以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塞莱马尼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正是通过参加培训班结缘,他们组建了家庭。目前,他每月的收入达到了200万布隆迪法郎(约合700美元),并雇佣了10名当地员工。

近日,记者一行探访了中国政府援助布隆迪卡盖蒙手工业培训中心。据了解,自1985年起,中国派遣技术专家组到布隆迪,每两年举办一期技术培训,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四期。最新一期项目从2021年12月30日开班,将于2023年6月30日结束。该项目培养了约600名手工业技术骨干。

项目组组长黄东介绍,中国援建的培训中心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包含有各类专业培训教室、生产车间、产品展示厅等主要建筑。该中心目前有五名技术专家和一名翻译,教授藤编、竹家具、竹编、木工和刺绣五门专业课程。每门课程的编制和教学都从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的竹、藤、草、木等自然资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目睹了几名当地妇女正在生产车间制作藤编工艺品。黄东告诉记者,像塞莱马尼一样,许多毕业的学员要么自己开店或创办厂家生产传统手工艺品,要么在工厂工作或前往周边国家就业。他说:“这些妇女作为老学员留在学校,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制作出具有民族风格的产品越来越多,也为培训中心创造了经济效益。”

该培训中心的主任恩杜瓦约·洛朗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感谢中国将技能培训带到布隆迪,中国技术专家的培训为这里辍学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并带来了更美好的生活。”

记者还注意到,在缝纫刺绣教室中放置了几排缝纫机,其中包括蝴蝶牌等中国品牌。培训中心的副组长兼翻译李岚介绍说,缝纫刺绣专业的一些产品常常成为布隆迪时尚界的爆款,深受当地女性的喜爱。

李岚说:“藤编、竹编等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中国专家将这些技术带到布隆迪,并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帮助许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员找到了谋生之路。”

黄东表示,培训中心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培训经验,针对当地学员的特点,制定了五个专业的中文和法文版《教学大纲》,并编制成册,这套教材为布隆迪在手工业技术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布政府高度赞赏卡盖蒙手工业技术合作项目。23日在第14期学员毕业典礼上,布教育部基础教育及后基础教育国家委员会常务执行秘书谢尔盖·恩德雷伊马纳(Serge NDEREYIMANA)代表布政府向中国专家表示由衷的感激,并赞扬他们在布隆迪职业教育领域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他特别强调该合作项目在培养布隆迪杰出年轻学员和促进布中两国手工业领域合作关系方面的重要性。这一项目不仅在技术培训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为布隆迪塑造了一个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手工业领域,进一步巩固了布中友好关系。

相关推荐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感动中国,感动非洲——我眼中的水稻专家杨华德

自2009年8月起实施援布高级农业专家技术合作项目以来,田垄间经常能看到中国农业专家和当地稻农共同劳作的身影。2015年,杨华德以第三期中国农业专家身份开始坚守在布隆迪,带领专家组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帮助当地农民改善生产和生活。

凝心聚力,打造中国援外技术品牌——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技术援助项目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自2009年起连续承担五期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技术援助项目,有力促进了布隆迪水稻、畜牧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推动中布双边顺利开展农业领域深度合作,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布隆迪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讯:“稳定的供电让我的生意红红火火”——记中国援建布隆迪鲁齐巴齐水电站

过去,在布隆迪鲁蒙盖省鲁图莫村,村民的生活常因频繁停电备受困扰。自从中国援建的鲁齐巴齐水电站投产以来,这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