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设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的布隆迪学校供餐项目结项仪式4月10日在布隆迪经济首都布琼布拉举行。
2024年9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与布隆迪外交与发展合作部部长阿尔贝·欣吉罗分别代表中布两国政府以换签形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布隆迪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布隆迪“2040—2060国家发展愿景”对接的合作规划》。
自2009年8月起实施援布高级农业专家技术合作项目以来,田垄间经常能看到中国农业专家和当地稻农共同劳作的身影。2015年,杨华德以第三期中国农业专家身份开始坚守在布隆迪,带领专家组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帮助当地农民改善生产和生活。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自2009年起连续承担五期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技术援助项目,有力促进了布隆迪水稻、畜牧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推动中布双边顺利开展农业领域深度合作,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布隆迪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过去,在布隆迪鲁蒙盖省鲁图莫村,村民的生活常因频繁停电备受困扰。自从中国援建的鲁齐巴齐水电站投产以来,这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日,布隆迪体育部门高级官员在该国经济首都布琼布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布隆迪与中国在体育领域保持着长年的良好合作,“中国援助布隆迪体育设备、派遣专家培训运动员及支持多个体育协会的发展”。
热的太阳高悬在东非国家布隆迪经济首都布琼布拉的上空,城市西北部一排竹藤工艺品和家具商铺在炎热的天气里吸引了往来市民,他们前来挑选货品,而这些竹藤家具也成为人们消暑的良伴。
中国援建的布隆迪鲁齐巴齐水电站项目竣工仪式6日在鲁蒙盖省鲁齐巴齐村举行。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出席竣工仪式并致辞,称赞中方克服困难按期完成工程。
布隆迪为农牧业国家,位于非洲,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国家收入的70%来自农业,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中国援布隆迪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当地稻农提供技术帮助和指导,助力布隆迪农作物产量提升。
“多亏中国专家提供的水稻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训课程,使我们获得了更高的水稻产量,提高了合作社成员的收入和福利。”近日,30岁的布隆迪人伊曼纽尔·尼齐吉伊马纳在接受采访时说。
由中国驻布隆迪使馆、布隆迪“善行”基金会和中国援布医疗队共同组织的“善行·明眸”白内障义诊活动7日在布隆迪基特加省举行。
中国政府援助布隆迪的50万剂国药新冠疫苗14日运抵布经济首都布琼布拉国际机场。中国驻布隆迪大使赵江平,布抗疫委员会主席、内政部长恩迪拉科布卡,卫生部长恩迪库马纳及世界卫生组织驻布代表克雷斯平当天出席了在布国家疫苗中心举行的交接仪式。
从“饭都吃不饱”到一大家人丰衣足食、盖起新房,布隆迪布班扎省农民夏尔·恩根达库马纳只用了四年。而这一切,得益于中国农业专家带来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
2018年8月,由中资企业四达时代执行的“万村通”项目在布隆迪正式启动,让卫星数字电视走进当地乡村。
在东非大裂谷的群山环绕中,中国援建布隆迪的鲁齐巴齐水电站项目格外显眼。位于“非洲之心”的布隆迪已有30多年未投产发电项目,而在中国的援助下,布隆迪的电力短缺将得到缓解。
8月17日,记者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中国(青海)援布隆迪医疗队第19批、第20批已顺利完成交接。据悉,自1987年起,青海省医疗卫生系统开始向布隆迪派出援外医疗队,至今已累计派出20批医疗队、共430人次。
布隆迪执政党保卫民主全国委员会-保卫民主力量24日选举雷韦里安·恩迪库里约为新任总书记。
1963年12月21日,布隆迪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成为第12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布中关系的特点在于两国坚定地彼此支持和理解。
据《布隆迪经济报》8月4日报道,为应对新冠疫情,布隆迪国内采取封闭边境措施限制人员流动,此举对布隆迪经济尤其是贸易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显示 3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