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河湖长效管护,是保持河湖良好生态、促进河湖功能永续发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紧紧围绕河湖管护目标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河湖管护“物业化、专业化和属地化”的河湖管护机制,破解河湖管护中难题,进一步加快幸福宜居的现代化金安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河湖长制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纵深发展“专业化”管护机制。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坚持一建就管、建管并重,落实河湖管理长效机制,对全区范围内综合治理的淠河、丰乐河、183座小水库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选取第三方管护公司,坚持“养护+工程维修”的专业化管护机制,及时清除管理范围内杂树杂草,定期对水工建筑物进行保养维修,保证河湖管护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装备到位、经费到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巩固河库治理成效,确保河库的安全运行。
推行河湖“物业化”管理模式。针对区管的10条河流、6条渠道,充分利用专业管理团队先进、高效的管理方式,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取管护队伍,采用“物业化”管理模式,细化责任人、责任河段,开展日常巡查、杂树杂草清理、阻水障碍物清除等工作,明确“谁来干、干什么”,彻底破解河湖“有人管护、无人养护”“问题发现在一线、难以解决在一线”的困境,实现了河湖管护工作从单位到人、由虚向实的跨越转变,打通了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实现“水面无垃圾、岸上无废物”的管护目标,保持了河湖水面和岸线清洁。
压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对辖区内的21条乡村级河流,考虑流域面积较小、养护较为简单等因素,由属地乡镇充分结合乡村振兴建立本土化队伍,通过设立公益岗位、河湖管家、聘请民间河长等方式落实管护。让周边群众变成参与者、监督者,让群众融入到河湖管护工作中,形成人人爱河湖,人人管河湖的良好氛围,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下一步,金安区将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探索河湖管护长效制度,齐抓共管,凝聚最大合力,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营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湖面貌,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王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