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活力——访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得主、英国知名汉学家吴芳思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3-07-18 16:02:27

新华社伦敦7月18日电(记者杜鹃 吴鲁)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得主、英国知名汉学家弗朗西丝·伍德(中文名吴芳思)日前在伦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迷人的文明之一”,有极强的连续性又充满活力。

吴芳思认为,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一些两千多年前使用的规则沿用至今。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华文明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明”。

吴芳思年过七旬,自1977年起在大英图书馆工作,后担任大英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三十多年,直至2013年退休。在她看来,这是一份“美妙而有意义的工作”,让她有机会从上世纪70年代起见证中国出版物数量的不断增长。

吴芳思告诉记者,大英图书馆中文部的职责之一是购入关于中国的图书,除纯科学话题的图书,其他领域基本都有涉及,包括人文学科。大英图书馆中文部不仅有珍贵馆藏,还有一些较为罕见的古书。例如,一本介绍普陀山游览路线的古书,虽不算知名,也称不上精致,但在吴芳思眼中“独具魅力”。

今年6月,来自16个国家的20人获得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吴芳思是获奖者之一。该奖是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纳入国家荣誉框架下的出版界最高涉外奖项。谈及赴北京领奖的经历,吴芳思难掩激动心情。“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获奖……我们在颁奖仪式上被授予奖杯,着实令人兴奋。”

吴芳思痴迷于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尤其是明史。她撰写了十余部专著,内容涉及秦始皇、马可·波罗、丝绸之路等。吴芳思还非常喜欢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读过《诗经》《儒林外史》以及钱钟书、鲁迅等人的大量作品。

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体现在吴芳思的日常生活中。她家门前的小院里长着翠竹,门廊上摆着剪纸龙,窗台上放有象征兔年吉祥的玩偶。她家中摆放着不少中国友人赠送的戏剧脸谱、砚台、书画等礼品,书架上有许多有关中国的中英文书籍。

在吴芳思看来,当今世界,文明互鉴越来越重要。因此,她热衷于推动中英文化交流。吴芳思长期为成立于伦敦的东方陶瓷学会旗下刊物撰文,曾在新冠疫情期间参与多场促进中英文化交流的线上讲座,并以主讲人或主持人身份介绍中国文化。前不久,她还担任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英大区决赛评委。

虽然已年过七旬,吴芳思仍在学习中文,只要遇到陌生汉字就会去查询、学习。“学无止境,这一过程令我着迷。”

“我仍在不断了解中国文化,因为它是如此丰富……人们可以从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吴芳思说。

相关推荐
“美美与共”艺术展在巴基斯坦举行

由巴基斯坦丝路文化中心与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美美与共”艺术展日前在巴首都伊斯兰堡举行。此次艺术展展出了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40余幅作品。

全文丨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中国深刻把握时代大势,担大义、行大道,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为破解人类文明发展困境、促进世界文明共存共荣提供了更多选择。

新华时评|让文明交融之光温暖世界、照亮前路

中华文明自带交融基因,在不断交流交融中孕育和形成了全新的文明交融论。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国际公共产品,文明交融论将助力解决当前人类文明面临的共同挑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原创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