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六安金安区立足实际,反复探索实践,在衔接资金项目的谋划、使用以及后续管理等工作上精准用力、持续发力,确保衔接资金项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作用,着力打造出金安示范样板。
建立统筹融合共同发力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在项目库建设上,建立“三库联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即由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改三部门集思广益,实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农业产业项目库、政府类投资项目库“三库联动”,实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长效运行管理。在产业项目谋划上,建立“1+2+3+N”产业项目谋划工作机制。即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双轮驱动,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三方评审,项目主管单位共同参与,各部门发挥专长,充分交流意见,对拟入库产业项目绩效目标、土地指标、环境保护、风险防控等现场论证,确保项目谋在点子上,资金用在刀刃上。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简报”专门刊发了这一创新举措。
建立培优做强社会参与衔接资金使用引导机制。坚持以放大财政资金扶持效应作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举措,统筹谋划部署、强化政策支持、创新扶持方式、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提升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持续促进优势主导产业提质增效。2023年,经多部门反复商讨、乡镇参与,区级出台《金安区特色农业(农事服务)产业发展贷款贴息办法》,将水果、皖西白鹅、蔬菜、稻虾、茶叶、中药材、蚕桑、皖西麻黄鸡、霍寿黑猪等优势主导产业作为重点扶持领域,通过衔接资金贷款贴息方式,鼓励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金安特色农业发展,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效降低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支持和帮助经营主体产业项目做大做强。目前,已有132家农业经营主体申报贷款贴息1173万元,撬动银行贷款2.93亿元。
建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扶贫资产管理机制。为持续做好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区级统筹谋划,在各乡镇设立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工作站,配齐人员力量,落实经费保障,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管护队伍,统筹协调区域内扶贫资产运营管理工作,架起了资产受益对象和产权主体之间的桥梁,解决了扶贫资产“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实现了扶贫资产管住不流失、管活提效益目标。目前,全区2013-2021年扶贫项目形成物化资产达24.59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78亿元,2022年收益达3700万元左右,收益率约9.82%。(王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