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四好农村路” 幸福“通”万家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08-29 11:29:52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着力优化农村路网布局、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加快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助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公路交通一体化,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航拍的埇桥区汴河街道梅庵村至顺河镇祝窑村的梅顺路Y082乡道

路路畅通 生活美好

一条条农村公路修到了村头,通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道路连接的不仅是乡村,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埇桥区时村镇路是连接灰古镇、桃沟镇、时村镇的重要交通路线。升级改造前,此路段为混凝土路面,宽度窄,加之此路段边坡较陡,缺乏安防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村民出行不便,严重影响到日常的生产生活。近年来,此路段的车流量相对较大,道路条件难以满足村民的日常通行需求。

2022年,埇桥区交通运输局对乡道时村镇路(Y100)实施农村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起点位于灰古镇与现状二徐路(9米沥青路)相接,终点顺接现状时村镇内部道路,路线全长19.288公里。该路段的混凝土路面升级改造为6.5米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双向两车道。升级改造后的道路更宽、质量更好,大大改善了灰古镇、桃沟镇、时村镇3个镇的通行条件,为村民创造了便捷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加强镇村间的沟通,也方便村民们的交流,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和好评。

改造后的埇桥区时村镇苗褚路

销路畅通 产业兴旺

要想富,先修路。没有畅通的农村公路,货物很难出村、产品难有销路、产业难以发展。

埇桥区夹沟镇盛产香稻米,香稻米凭借香醇浓厚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已被列为“安徽名特产”地理标志产品。随着夹沟镇香稻米产业的不断升级,迫使其产销配套也要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特别是运输道路的畅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打通了产品的“畅销路”,带动该镇香稻米产业快速发展。

2022年,埇桥区交通运输局实施县道栏夹路(X313)升级改造工程。该道路位于支河镇和夹沟镇境内,西接大五柳风景区,东接省道 S229。路线总体呈东西走向,途经曹庄、支河、城孜村、周坡,全长 12.287 公里。改造后路面宽度为 7米,路面结构层为3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栏夹路(X313)升级改造后,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农村交通,为夹沟镇农产品的输出及原材料的购进创造了便捷条件,推动城镇一体化进程,改善投资环境,有力促进农民增收。

思路畅通 发展提速

随着一条条农村道路的建成,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农民就业也不再局限于“进城打工”这一选择,而是多途径选择。特别是农村产业振兴不断推进,“家门口就业”不仅增加收入,还可以推动家乡快速发展,渐渐成为不少埇桥区农民返乡就业创业的首选。

如今,埇桥区农村道路联网成环,商品的流通渠道不断畅通、拓宽,促使全区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区域不再局限于当地,而是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和交通路网的四通八达销往全国各地。

据悉,埇桥区自“十一五”开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按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管理、攻克技术难题,农村公路建设里程快速增加、技术等级显著提高、路面状况明显改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十四五”以来,全区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包括农村公路养护工程668.103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85.172公里(其中县乡道升级改造40.72公里、联网路工程44.452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803.839公里、农村道路改造工程130.5802公里、危桥改造3座。

埇桥区交通运输局将持续以农村公路建设为抓手,统筹谋划农村道路交通规划,压实监管责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着力提高道路建设标准,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张艳阳/文   丁辉  李华勋/摄)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从“皖北车间”到“世界农田” 埇桥“灌溉卫士”力拓国际市场

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常态化走访外贸企业,鼓励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指导新增实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举措。

安徽宿州埇桥区曹村镇:文艺汇演倡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

近日,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文化广场精彩上演。

安徽宿州埇桥区:雕琢非遗之美 传递劳动精神

李正奎以泥为媒,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精雕细琢,勾勒出乡土中国的质朴温度与厚重深度,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