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积极发展大鹅养殖,以“草—鹅—粪—肥—草”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扩大大鹅养殖规模,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子。
“鹅是在今年6月初进的,属于皖西大白鹅品种,现在看着长得不肥,但都很健壮,是用天然的草和稻谷喂养的。”张店镇从全村党支部书记徐军介绍,在该村大鹅养殖基地旁是种草基地,里面的高丹草大约有一米多高。高丹草优质高产,效益明显,专门用来饲养牛、羊、鹅和鱼等畜禽。
养殖基地占地3200平方米,有鹅舍二间,水池三个,露天堆粪房、畜禽储粪池各一间。
清洁干净的水池是鹅群健康生长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鹅肉的质量和口感。养殖基地里的水池一端连着外面的池塘,一端连着储粪池。务工人员每两天清洗一次水池,先让水池的水流进储粪池,再用水泵从池塘抽取干净的水填满水池,以此循环来保持鹅群水源卫生。
水池旁边是露天堆粪房,粪便发酵后用来给草施肥。粪肥属于有机肥,营养成分丰富、肥力持续效果较长,利于土壤养分的改善、作物的长期生长,从而实现“草—鹅—粪—肥—草”的生态循环养殖,既美化了环境,又解决了粪便处理难题。
“这些鹅的生长期是6个月,预计到12月份就可以陆续销售了,正常情况下一只至少能售卖200元,养殖场现有1500余只鹅,这样算下来可以实现收入30万元。”每当算起“生态养鹅”后的“经济账”,徐军乐得合不拢嘴。他表示,明年会相应增加鹅的养殖数量,购买配套机械设备,在初级原料销售基础上发展咸鹅和鹅胗等产品,增加附加值。
据介绍,皖西大白鹅浑身都是宝,肉质鲜美,羽绒质量极佳,绒朵大、膨松度高,市场较为畅销。该养殖基地主要以零售为主,零售价格高,收益多。除此之外,村里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奔走各大厂家,与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拓宽了鹅养殖销售体系。
据悉,2022年,张店镇从全村成立了从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采取投资建设大鹅养殖基地、方里脆桃交易市场,入股国盛农业合作社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76万元。
近年来,张店镇坚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规划种植了脆桃、富硒米、葡萄、药材等各具特色经济作物3万余亩,发展大鹅养殖、龟类养殖等特色养殖业,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61家、家庭农场69家,聚焦农机合作化,成立了“缘梦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投资336万元新建了张店镇农机服务中心,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乐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