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中国与共建国家专利合作持续深化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3-10-19 17:22:50

新华丝路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董道勇)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16日公布的2023年第11期《知识产权统计简报》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知识产权合作持续深化,尤其是依托数字技术、绿色低碳等领域专利技术合作,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10年,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及修订与延期补充协议,共同主办两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并发布加强知识产权合作的《共同倡议》和《联合声明》;与50余个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共同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创新和营商环境。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申请人积极融入国际技术创新网络。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专利申请公开的中国企业由2013的430家增加至2022年的2429家,增长逾4倍。十年间,累计有6882家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开展专利申请活动。其中,申请公开量排名前二十的中国企业共提交2.8万件申请,占全部企业总量的48.4%,主要分布在数字通信、互联网、能源、家电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3-2022年,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排名前五技术领域分别为:数字通信(11249件)、计算机技术(8661件)、电机/电气装置/电能(3339件)、有机精细化学(3127件)和音像技术(2805件),合计占申请公开总量的50.7%。

“10年来,中国申请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专利申请公开与授权均呈快速增长态势。在全球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与共建国家在数字经济、医药化学等技术领域技术创新和合作不断加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蔡中华表示,共建国家对数字通信等领域技术的强大需求,是加深共建国家间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释放经济体技术红利扩散的重要支撑点。

近年来,中国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创新日趋活跃,已成为全球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积极携手共建国家打造绿色“一带一路”,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合作持续发力,取得积极进展。

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分类体系》统计,2013-2022年,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为3549件,年均增速为16.7%;专利授权量为1884件,年均增速为15.8%。分技术领域看,申请公开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储能(1078件,占总量的30.4%)、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722件,占20.3%)和清洁能源(721件,占20.3%);授权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439件,占总量的23.3%)、化石能源降碳(415件,占22.0%)和清洁能源(392件,占20.8%)。

“作为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积极发挥绿色技术创新优势,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蔡中华表示,10年间,中国在共建国家共申请公开6.7万件专利,其中八成以上的专利申请来自企业。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中国企业依托技术优势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统计数据还显示,2013-2022年,共建国家在华提交发明专利申请19.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4.0万件,实用新型专利1.4万件。

相关推荐
连云港: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塑造发展新优势

从连云港近期举办的“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系列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连云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积极塑造发展新优势。

连云港: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双向互促

从连云港近期举办的“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系列发布会获悉,围绕“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连云港市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在对外贸易、自贸片区、口岸建设等领域实现突破。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迈进——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突破

申长雨介绍,我国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覆盖84个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实现合作内容提质升级;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实现第一批清单产品互认互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