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中海的晨风将朝曦卷携过埃及的海滨小城阿拉曼,在钢筋与水泥之间,工地的玫瑰绽放开来。
出生于1998年的索哈伊拉来自埃及最大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在亚历山大大学工程学院攻读了土木工程学位。她离开校园后,便进入中国建筑参加工作,也因此与刚刚展开建设的阿拉曼新城超高综合体项目相逢。从此,阿拉曼新城建设图纸上的每一层、每一间,都从她的脚下和笔下经过,在她的眼中和心中留存。
动图来源:2023年“一带一路”在地生活微视频优秀作品《建筑工地上的“铿锵玫瑰”索哈伊拉》
“班上的女同学人数很少,毕业后只有我选择了现场工程师这个岗位。”对索哈伊拉来说,现场工程师这个岗位是不同寻常的选择。她每天都要穿梭在喧闹嘈杂的项目施工地,与钢筋水泥为伴,目之所及是塔吊、叉车等机械设备,时常接触的都是以男性群体为主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
刚入职项目工程部没多久,索哈伊拉就展现出了坚韧、沉稳的工程师特质。阿拉曼位于地中海南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酷暑高温,冬季则多沙尘侵扰。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大风裹沙,索哈伊拉都坚持每天去工地现场检查,从未有过抱怨,也没有想到过退缩。
白色的安全帽,荧光绿色的反光背心,上面镶嵌着“中建国际”的蓝色LOGO。工地上,索哈伊拉的“外设”与同事工友们并无二致。但当她穿行于施工现场的脚手架之间,手执纸笔,逐项确认着各标段的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时,安全帽下露出的一抹浅色的头巾,就好似大声地提醒着我们:她是绽放在这片工地上的玫瑰,阿拉曼新城项目上唯一的女性现场工程师,索哈伊拉·萨义德·穆罕默德。
动图来源:2023年“一带一路”在地生活微视频优秀作品《建筑工地上的“铿锵玫瑰”索哈伊拉》
“在埃及,如果想学到超高层建筑技术就要去中国建筑承建的新首都CBD项目,或者阿拉曼新城项目工作,我很高兴自己把握住了这个机会。”面对镜头时,索哈伊拉始终笑容粲然,落落大方地把自己加入中国建筑,投身于项目建设的经历娓娓道来:从2022年1月参加工作时起,她就担负起了在现场检查施工工作进度的重任,跟进了解现场人员及物资情况的任务。她手中一本接一本的小小笔记,一笔一笔地记满了在一年多的时光中,阿拉曼新城项目四栋住宅楼和标志塔,以约7天一层的“中国速度”迅速推进,在所有工人眼中留下的日新月异的景象。现场的楼层一天天奔向天际,笔下的数字一点点填满了纸张,身处于钢筋水泥和文字笔墨的交响间,索哈伊拉对项目落成的那一天越来越期待。
但当索哈伊拉从工地上走出,摘下安全帽,在机械化运转的项目现场和工作流程之外,她又会露出自己随性而自然的一面。当我们问及她的日常生活,她会面带着微笑谈起她家里的弟弟,她在喜欢的推理小说中看到的有趣故事情节,她在电脑故障时向工友们哭诉的旧事,她在办公桌角落里摆放的两只中国建筑吉祥物“蓝宝”毛绒玩具……点点滴滴的日常,织就了索哈伊拉如玫瑰般绽放的多彩生活,她的独一无二,正是源自于“她”自己。
动图来源:2023年“一带一路”在地生活微视频优秀作品《建筑工地上的“铿锵玫瑰”索哈伊拉》
当我们问及索哈伊拉,如何看待自己作为阿拉曼项目现场唯一的女性现场工程师的身份时,她说道:“我很骄傲身为一名女性奋斗在施工现场,但‘女性’并不是定义我的关键词,‘工程师’才是。”性别为她带来了工作上的挑战,更为她带来了独一无二的自豪与担当。
如今,阿拉曼新城超高综合体项目进度迅速推进,主体结构先后突破了100米天际线,索哈伊拉也即将迎来她加入中国建筑以来的第二个生日。一年有余的时光中,她和中国建筑的友人、同志们一起,以女性土木工程师的身份,用女性视角见证,用女性力量建设,在阿拉曼新城项目上留下了属于她,属于她们的鲜明一笔:不论是翻译、人力资源还是工程师,女性工作者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携手并肩,为共同的建设目标而努力。
打破成见,撕去标签,她是我们可爱可敬的“工地玫瑰”,她们是奋斗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工作者!(胡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