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正加快推进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8-26 09:54:00

 

能源互联网

新华社信息上海8月26日电 (记者刘雪) 当前全球面临着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突出的三大挑战,大规模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专家认为,全球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不均衡,而且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因此,必须构建全球能源配置平台。

近日在上海市能源研究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能源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能源互联网论坛”上,国家电网总经理助理兼全球能源互联网办公室主任王益民介绍,正在积极推进战略和技术创新,积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其中,在技术装备规划方面,提出了4个大类、18个子类、98项技术设备的研制内容、研制目标和实施计划。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部署了17个全球能源互联网科技研发项目。研究工作从2014年开始,计划2018年前完成。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正在组织编制全球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路线图、标准体系表,研究发布标准体系规划。

根据目前的规划,全球能源互联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实现国内互联、2030年实现洲内互联、2050年实现洲际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王益民表示,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到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比重均可提高到80%以上。到2020年、2025年,我国清洁能源比重可以分别提高到18%、26%。2020年东中部负荷中心接受外来清洁电力3.1亿千瓦,PM2.5排放总量降低20%。

如果按实现了2050年清洁能源占比80%的目标计算,每年可以替代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每年可减排667亿吨二氧化碳,全球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亿吨,仅为1990年的二分之一。其中,中国可以将碳排放峰值控制在105亿吨左右,峰值降低20亿吨;碳排放达峰时间可从2030年提前至2025年左右。

对于我国而言,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电力产业发展带来有利契机。全球到2050年,累计电力投资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中国在2016-2025年每年投资近1万亿元,按电网、电源投资1:1的比例,合计每年投资可达近2万亿元,每年可拉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

在专家看来,目前,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具备了很多有利的条件。

王益民介绍,首先,特高压技术先进成熟,关键技术装备已实现全面突破;特高压工程技术的经济性在中国已经得到全面印证,印度、巴西等其他国家也在加快推进。目前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距离可达5000公里,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世界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

其次,电网智能控制、大规模储能等技术不断突破,能够适应清洁能源大规模介入并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在推动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建设。柔性直流、海底电缆等技术装备不断成熟,加快应用。

第三,随着技术不断突破、产业链日益成熟,清洁能源越来越有竞争力。2014年全球风电、光伏电站发电成本分别为每千瓦时6-9美分,8-20美分;2016年迪拜光伏电站招标拍出3美分的价格。预计到2025年,全球风电、光伏电站发电成本最低可分别降至每千瓦时5美分及以下,竞争力会超过化石能源。

第四,大电网之间的互联正在加快推进。世界已形成北美、欧洲、俄罗斯-波罗的海三个特大型互联电网,以及各地跨国互联电网,都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

虽然前景可期,但当下构建全球互联网的过程依然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严正表示,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出现电力结构性过剩,消纳能力不足的问题,弃风、弃光等现象时有发生,急需加快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商业化应用。另外,我国还需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将是能源互联网的先行者。

上海能源研究会专家胡立业表示,除了技术方面的难题,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也将给全球能源互联网推进带来困难。

相关推荐
综述|中国经验助力巴西东北部地区能源转型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风能与太阳能资源,巴西东北部已成为该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区域。国家电投、中广核、三峡集团、比亚迪、国家电网等中国企业在当地持续扩大投资,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链加速发展,为地区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能源绿色转型 中印尼合作新亮点

近年来,中企积极参与印尼清洁能源开发,承建多个重大项目。能源绿色转型成为中印尼合作新亮点,不仅为印尼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两国合作带来新机遇。

外眼看中国经济新动能丨绿色转型的生态机遇

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6月24日至26日在中国天津举办。这座中国北方经济重镇以一场“零碳峰会”迎接全球嘉宾——场馆通过绿证交易实现100%绿电供应,80万千瓦时清洁能源点亮会场,相当于减少燃煤300吨、减排二氧化碳600吨。这场盛会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绿色转型的实践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