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大学举行“双碳”大讲堂暨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12-16 10:56:00

新华丝路合肥12月16日电(杨慧瑾)为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研讨安徽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创新的机制和实现路径,15日上午,安徽大学举办“双碳”大讲堂暨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安徽大学主办,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大学资源和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大学碳中和智慧评估与政策协同创新实验室承办,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中华环保联合会、通源环境-安徽大学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联合实验室协办。来自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高校、智库及企业300余人与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季昆森,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曾凡银,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飞等出席会议,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田淑英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上,有关领导共同点亮了 “双碳”大讲堂的灯光,标志着“双碳”大讲堂系列活动的启动。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飞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颁发了“安徽大学碳中和智慧评估与政策协同创新实验室顾问”聘书和“双碳”大讲堂纪念证书仪式。此外还举行了潘家华所著《中国碳中和的目标内涵与转型路径》的签名赠书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在作题为《聚焦零碳变革,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的主旨演讲时指出,“零碳话题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零碳能源的消费革命提升的不仅是碳中和水平,更是民生福祉、区域协同和发展范式的升级。” “目前,光伏、风力发电成本远低于煤炭,零碳能源竞争力的凸显带来了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更多的就业机会。”

潘家华表示,碳中和进程的根本不是化石能源的提质增效,而是其时限范围内的有序减退以及零碳能源量的持续产出。实现零碳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相关部门以及企业要坚持创新引领,突破利益羁绊。潘家华说,首先,要摒弃化石能源“压舱石”思维定式;其次,要着眼于先、不能满足于大,要从模仿复制逐步过度到自主创新;再次,要积极转换赛道,如积极开展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微电网、生物纤维等方面的创新研发;最后,要紧抓具有标准规范主动权的原创核心技术。

田淑英表示,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而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需要跨学科知识支撑、政产学研协同,相信此次“双碳”大讲堂的举办能助力跨界融合创新以及安徽绿色低碳发展。

在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环节,潘家华、季昆森、曾凡银以及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王彬彬、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副处长周强、合肥市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艳等就“如何促进政产学研多领域结合,共同搭建双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进行研讨。 

研讨会上多次提到要尽快发展壮大新的支柱产业。安徽省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能源输出省,“双碳”工作一直是安徽省比较重视的内容。安徽的光伏产业、空天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岗位。

季昆森表示,推动“双碳”实现归根结底是为了民生福祉,做好“双碳”工作,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积极参与,更需要高校和地方共同做好技术性平台的搭建,希望大家能够行动起来,为安徽绿色低碳转型添助力、增实效。

与会专家认为,安徽省正面临高排放行业受到冲击以及战略性产业迎来机遇的双重压力,如何统筹实现经济目标和“双碳”目标,特别是在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升级、绿色低碳产业聚力发展、科技和绿色金融做好支撑等方面发力,需要从政策层面开展精准地引导。

“双碳”大讲堂暨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旨在立足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研讨零碳变革如何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此次“双碳”大讲堂暨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为系列活动的第一期。

相关推荐
中非合作论坛|特稿:中非合作为非洲发展注入澎湃“绿色动力”

迄今,中非已有数百个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合作项目。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一座座风电站、水电站、光伏电站拔地而起,将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澎湃“绿色动力”,照亮非洲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球连线|多国农业专家在海南共谋绿色发展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国一品”倡议实施示范国第一次技术研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海南三亚举行,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多个国家的中外农业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实现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促城市绿色转型

“一带一路”建设10余年来取得丰硕成果。在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一带一路’城市如何发展”分论坛上,嘉宾热议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