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新年,正值红薯粉条制作上市的最佳时节。连日来,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楼阁村的粉条加工车间看到,清洗红薯、粉碎、过浆、沉淀、控水、晾晒、和粉面、漏粉……村民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衡琼芳是楼阁村村民,冬闲时就到红薯粉条加工厂打工,工资按每天100元计算,可以做1-2个月。通过了解到,像衡琼芳一样每天在红薯粉条加工厂务工的村民有10余人。
院子里,一排排红薯粉条整齐悬挂在晾晒绳上,晶莹剔透,在冬日暖阳照耀下,晾晒成型,一杆杆粉条错落有致地悬挂在院子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村去年种植红薯面积达80余亩,红薯粉丝产量6万多斤,带动100多位村民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了30余万元。”楼阁村党总支书记宋文斌说,“我们的红薯粉丝从红薯出土到打包完成,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都是纯手工,味道细腻爽口,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为拓宽销售渠道,今年我们将粉丝投入超市销售,这也便于群众购买粉丝。”
走进胜利镇瓦垅村的红薯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清土分拣、装箱和运输……村民们干劲十足,忙得不亦乐乎,尽享丰收的喜悦。
“我们村种植的红薯个头均匀、皮薄、芯黄、淀粉含量高,吃起来口感香甜细腻。”周来中是瓦垅村村民,也是基地务工人员。
瓦垅村党总支书记胡明哲介绍:“瓦垅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种植红薯60余亩,预计亩产量约3000斤,销售额可达20万元。”
下一步,胜利镇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积极实施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为抓手,以富民为导向,大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户利益联结起来,不断壮大红薯产业,全力打造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于一体化的红薯产业链,促进产业增值,农民多渠道增收,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吴咏蔓 付亮萍)